作为家长,最揪心的莫过于孩子身体出现状况。当看到孩子眼睛突然红肿,长出像小疙瘩一样的“针眼”,也就是医学上说的麦粒肿时,家长往往又着急又心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别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讲孩子长“针眼”后,家长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一、“针眼”究竟是什么“小怪兽”?
“针眼”其实就是麦粒肿,它是眼睑腺体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我们的眼睑有两种腺体,分别叫皮脂腺和睑板腺。当孩子抵抗力下降,或者不注意眼部卫生,细菌就可能趁机钻进这些腺体里“捣乱”,引发炎症。
麦粒肿通常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长在睫毛根部附近的皮脂腺,一开始会有红肿、疼痛的感觉,摸起来有个硬结,过几天硬结可能会变软,出现黄色的脓点;内麦粒肿则是长在睑板腺,症状和外麦粒肿类似,不过因为位置比较深,疼痛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二、发现“针眼”,这些事千万别做!
1、盲目挤压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眼睛上的“针眼”冒出脓头,就忍不住想挤一挤,觉得把脓挤出来就好了。这可是大错特错!孩子的面部血管非常丰富,而且和颅内的血管是相通的。如果盲目挤压“针眼”,细菌可能会随着血液倒流进入颅内,引发严重的颅内感染!
2、自行用药不谨慎
有些家长可能会凭经验,给孩子用一些家里常备的眼药水或者药膏。但不同的眼病用药是不一样的,如果用错了药,不仅不能治疗“针眼”,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3、不重视眼部卫生
孩子长“针眼”期间,眼部卫生尤其重要。如果家长不注意让孩子保持眼部清洁,比如继续让孩子用脏手揉眼睛,或者使用的毛巾、枕巾不干净,细菌就会不断滋生,让“针眼”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三、家庭护理“小妙招”,助力孩子康复
1、热敷来帮忙
热敷是治疗“针眼”的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浸湿热水,拧干后敷在孩子长“针眼”的眼睛上,每次热敷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
2、保持眼部清洁
每天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孩子长“针眼”的眼睛周围,把眼部的分泌物和细菌清理干净。
3、合理饮食助恢复
孩子长“针眼”期间,饮食也很关键。要让孩子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粥等,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等。
四、什么时候必须带孩子去看医生?
1、症状持续加重
如果孩子长“针眼”后,经过家庭护理,红肿、疼痛等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比如眼睛肿得更厉害,疼痛加剧,甚至影响孩子睁眼、闭眼,或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2、“针眼”反复发作
有些孩子可能会反复长“针眼”,这可能是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差,或者存在一些潜在的眼部疾病。如果“针眼”反复出现,家长不要掉以轻心,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3、形成脓肿后未破溃
一般情况下,“针眼”形成的脓肿会自行破溃排脓。但如果脓肿形成后,长时间没有破溃,或者破溃后脓液排不干净,就需要医生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切开排脓,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
孩子长“针眼”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长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就能帮助孩子尽快康复,远离“针眼”的困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董辉 信阳市眼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