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降低,甲乙型流感进入高发期。这两种病毒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可引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老人、儿童等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掌握科学预防方法,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一、接种流感疫苗:最核心的预防手段
流感疫苗是预防甲乙流感的 “第一道防线”,能降低感染概率,即使感染也可减轻症状、减少重症风险。
1. 接种时机:北方建议 10-11 月接种,南方为 10 月至次年 2 月。疫苗接种后 2-4 周产生抗体,保护期约 6-8 个月,需每年接种。
2. 重点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及医护人员等优先接种,这类人群感染后重症风险更高。
3. 注意事项: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或局部红肿,1-2 天可自行缓解。
二、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播路径
甲乙流感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个人防护需注意这些细节:
1. 戴口罩:进入地铁、商场、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时,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出现呼吸道症状或身边有人咳嗽时,务必戴口罩。
2. 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后,用流动水 + 肥皂(洗手液)按 “七步洗手法” 洗手 20 秒以上;不方便洗手时,用含 70%-80% 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
3. 减少聚集:流感高发期避免去庙会、大型聚餐等拥挤且通风差的场所;必须前往时,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离。
4.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丢进有盖垃圾桶),或用手肘遮挡,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三、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毒滋生
1. 加强通风: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办公室、教室等密闭空间需格外注意)。通风时注意保暖,可先到其他房间躲避冷风。
2. 清洁消毒:手机、门把手、遥控器等高频接触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剂(如稀释后的 84 消毒液)或酒精湿巾擦拭 1 次;家中若有人感染,其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需单独存放并及时消毒。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
1. 规律作息:成人保证 7-8 小时睡眠,儿童 8-10 小时,避免熬夜 —— 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2.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蛋白质(鸡蛋、瘦肉等)和新鲜蔬果,多喝水;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无需过量补充维生素 C,日常饮食即可满足需求。
3.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增强体质;运动后及时保暖,避免受凉。
4. 规避伤免疫行为:戒烟(损伤呼吸道黏膜)、限酒(抑制免疫功能);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五、及时应对症状:早发现早处理
1. 识别症状:甲乙流感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38.5℃以上)、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相对较轻;普通感冒以局部症状为主,发热和全身症状更轻。
2. 早期处理:出现症状后立即居家休息,避免传染他人;多喝水、多休息,体温超 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
3. 及时就医:若高热不退超过 3 天,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感染,需立即就医。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
预防甲乙流感需多管齐下:疫苗接种是核心,个人防护是关键,环境卫生是基础,免疫力是保障,症状应对是补充。将这些措施落实到日常,就能在流感季有效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闫玉峰 洛阳市孟津区城关镇卫生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