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患者的印象中,手术室护士总是术前反复询问、叮嘱,甚至被形容为“唠叨”。但这份看似琐碎的沟通,实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术前访视不仅是护士的工作职责,更是医患双方建立信任、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步骤。
一、术前访视的核心目的:安全与信任的双重构建
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挑战。术前访视的首要目标是全面评估患者状况,确保手术团队掌握关键信息。护士会通过询问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排查潜在风险。例如,患者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影响术中出血量,是否有假牙或隐形眼镜需提前取出,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手术流程的顺畅性。
同时,访视也是缓解患者焦虑的重要途径。研究显示,术前焦虑会升高血压、心率,增加麻醉并发症风险。护士通过解释手术流程、介绍团队成员、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心理预期。一位曾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回忆:“护士详细告诉我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式,甚至手术床如何调整角度,这些细节让我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中’。”
二、术前访视从信息收集到风险预判
1.基础信息核对
护士会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如左右侧肢体)、拟施术式,避免“开错刀”的严重错误。例如,膝关节置换术需明确标记患侧,并通过病历、影像资料双重验证。
2.健康状况评估
重点询问慢性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过敏史、既往手术史。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延缓伤口愈合,高血压患者需调整降压药使用时间,这些信息需同步至麻醉师和主刀医生。
3.生活习惯排查
吸烟者气道分泌物增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风险;长期饮酒者可能对麻醉药代谢异常。护士会建议术前2周戒烟、戒酒,并指导深呼吸训练。
4.用药管理指导
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需术前停用5-7天以减少出血,降压药通常晨起用少量水送服,降糖药则需根据手术时间调整。患者常因紧张漏服或误服药物,护士会反复强调用药规范。
5.术前准备清单
从禁食禁饮时间(成人通常术前8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到个人物品管理(摘除首饰、假牙),护士会逐项确认。
三、患者视角:如何配合术前访视?
1.主动提供完整信息
隐瞒病史(如癫痫发作史)或用药情况(如自行服用中药)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应携带所有病历、检查报告,并如实回答护士提问。
2.记录关键注意事项
术前访视内容繁杂,患者可用手机录音或携带笔记本记录。例如,全麻患者需练习翻身、咳嗽以预防肺部并发症,这些动作需提前练习。
3.提出疑问与担忧
对手术流程、疼痛管理、术后恢复时间的疑问,应及时与护士沟通。一位乳腺癌患者通过访视了解到术中可播放音乐,显著缓解了紧张情绪。
4.家属参与支持
家属可协助患者理解医嘱,尤其在老年患者或语言障碍者中。例如,糖尿病患者家属需掌握术后饮食调整原则。
手术室护士的“唠叨”,本质是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从确认患者姓名到预判麻醉反应,从指导咳嗽方法到安抚紧张情绪,每一句叮嘱都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患者若能理解这份用心,积极配合访视,将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术后恢复质量。
(吕翠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