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双相情感障碍停药=复发?家属这样做,帮患者守住用药“安全线”

2025-07-24 17: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感觉好多了,药是不是可以停了?”“这药吃了总犯困,不想再吃了”——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说出这些话时,家属往往既担心又无措。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擅自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高达70%-80%,远高于规范服药者的10%-20%。对家属来说,监督患者规范用药不是“管制”,而是帮他们筑牢病情稳定的“防护墙”。
 
一、先搞懂:为什么双相患者总想停药?
 
双相情感障碍的用药需要长期坚持,但其治疗特点容易让患者产生停药冲动。家属先理解这些“停药理由”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应对:
 
- “我好了,不用吃了”:双相患者在躁期可能感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误以为“病已经好了”;抑郁期缓解后,也可能因“不想再被当作病人”而停药。但实际上,症状消失不代表大脑神经递质完全稳定,擅自停药就像“火灾刚灭就拆防火墙”,极易复燃。
- “药物副作用太难受”:部分患者会出现嗜睡、体重变化、手抖等副作用,尤其在用药初期。比如锂盐可能导致口渴多尿,抗癫痫类药物可能让人犯困,这些不适会让患者觉得“吃药比生病还难受”,进而抗拒用药。
- “怕依赖,想靠自己扛”:很多患者担心“吃精神类药物会成瘾”,或觉得“长期吃药说明自己意志力差”。其实,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既不会成瘾,也不是“意志力的考验”,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用降压药控制一样,是维持稳定的必要手段。
- “忘了吃,后来就干脆不吃了”:双相患者可能因躁期注意力分散、抑郁期行动力低下而漏药,次数多了就逐渐放弃服药,这种“被动停药”在康复期尤其常见。
 
二、家属监督用药:做好这3件事,比“催着吃”更有效
 
监督用药不是简单的“盯着患者把药吞下”,而是通过理解、沟通和细节管理,让患者从“被动服从”变成“主动配合”。
 
1. 用药前:和患者一起“认识药物”
 
很多患者抗拒用药,源于对药物的陌生和恐惧。家属可以和患者一起做这几件事:
 
- 整理“药物说明书”:把医生开的药名、作用(如“这药帮助稳定情绪,减少突然暴躁或低落”)、用法用量、常见副作用及应对方法写在卡片上,贴在药盒旁。避免用“你必须吃”,而是说“我们一起看看医生为什么开这个药,副作用能不能解决”。
- 陪患者和医生“聊副作用”:如果患者抱怨副作用,别直接说“忍忍就过去了”,而是主动陪他复诊,让医生调整用药(如减少剂量、更换药物)。比如患者吃某药后总犯困,医生可能会建议“晚上睡前吃”,既保证药效又减少对白天生活的影响。让患者感受到“副作用是可以解决的,不用硬扛”。
- 用“成功案例”建立信心:可以和主治医生沟通,获取一些康复期患者坚持用药的故事(隐去隐私),或加入家属互助群,分享“坚持用药后病情稳定、回归工作生活”的例子,帮患者明白“规范用药是走向康复的必经之路”。
 
2. 用药中:用“巧办法”减少漏药、拒药
 
面对患者“忘了吃”“不想吃”的情况,强硬催促容易引发对抗,试试这些温和且有效的方法:
 
- 设置“服药提醒系统”:
- 用手机闹钟、智能药盒(到点会响铃)提醒,让患者知道“不是家属在监督,而是时间到了该吃药了”;
- 把药盒放在显眼处,比如和牙刷一起放在洗漱台(对应早饭后服药)、和睡前喝的水杯放在床头(对应睡前服药),用生活场景做“自然提醒”;
- 让患者自己记录服药情况(用表格打勾、手机备忘录),增强主动性,家属每天简单问一句“今天的药记上了吗”即可。
- 当患者“拒绝吃”时,先“停一停”再沟通:
若患者发脾气说“就是不吃”,别急着指责,先冷静回应“我知道你现在不舒服(或有顾虑),我们先不说吃药的事,你愿意说说为什么不想吃吗?”
- 如果是因为“觉得好了”:可以说“医生说现在的稳定是药物在帮忙,就像高血压药,血压正常了也得继续吃,咱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复查时问问医生能不能慢慢减药”;
- 如果是因为副作用:回应“我知道你吃了药总困,咱们明天就去问医生,看看能不能调整,今天先按剂量吃,不然病情反复更麻烦,好吗?”
- “可视化”药效,强化坚持动力:
准备一个“情绪日记”本,让患者每天简单记录情绪状态(如“今天没发脾气,能静下心看书”),家属可以适时提醒“你看这两周坚持吃药,情绪是不是比之前稳定多了?”用具体变化让患者感受到“吃药是有效果的”。
 
3. 特殊情况应对:这些“坑”别踩
 
- 发现“藏药、吐药”怎么办?:有些患者会假装吃药,偷偷把药藏在舌下或口袋里。家属可以在患者服药后,递一杯水让他漱口,或陪他坐5分钟再离开。如果发现藏药,别质问“你为什么骗我”,而是说“我知道你可能不想吃,但这样病情反复会更难受,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能让你愿意吃”。
- 患者偷偷减药、停药后怎么办?:一旦发现,别指责“说了多少遍你就是不听”,而是先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如是否更易怒、失眠),及时联系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家属要做的是陪患者重新建立服药习惯,比如“这次咱们定个小目标,先坚持3天按时吃,之后我陪你去复查”。
- 康复期如何“减药”?: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能会问“能不能减药”。此时家属要明确:减药必须由医生决定,不能“凭感觉”。可以陪患者复诊时提出诉求,让医生根据病情、服药时长等制定减药计划(通常是缓慢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并告诉患者“医生说现在可以慢慢减,但需要一步一步来,咱们听医生的”。
 
三、家属别忽略:你稳住了,患者才能更安心
 
长期监督用药,家属容易感到疲惫、焦虑,甚至对患者发脾气。记住:你的情绪稳定,对患者是重要的“定心丸”。
 
- 别把“监督”变成“控制”:避免每天说“你吃没吃药?”“别忘了吃药!”,过度提醒会让患者觉得被监视,反而更抗拒。可以换成“今天的药放在桌上了哦”,用轻松的语气传递关心。
- 找“帮手”分担压力:如果是独自照护,不妨和其他家人、信任的朋友轮流提醒用药,自己每周留1-2次休息时间,避免因疲惫而情绪失控。
- 定期和医生“单独沟通”:复诊时,除了陪患者和医生交流,也可以单独和医生说说患者的用药情况(如是否漏药、情绪变化),获取更具体的指导,比如“患者总说吃药犯困,有没有其他服药时间建议?”
 
最后想说:规范用药不是“束缚”,而是给生活“松绑”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坚持用药不是为了“被药物控制”,而是为了减少病情波动,有更多精力去工作、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家属的角色,不是“监督者”,而是“同行者”——用理解化解抗拒,用耐心建立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帮患者守住用药的“安全线”。
 
记住:每一次按时服药,都是在为下一次情绪的平稳“攒能量”。你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步,都在离“稳定生活”更近一点。

(曹景欣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 情感障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