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走进血常规,认识那些关键指标

2025-07-24 09: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常规检查,作为医学诊断中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检验项目,宛如一扇窥探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窗口,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等关键指标,为医生判断疾病、监测病情变化以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堪称血常规里的“防御力量侦察兵”。白细胞是身体的卫士,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0 - 10.0)×10⁹/L 区间波动。当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常常率先升高,它们如同冲锋在前的战士,吞噬入侵的细菌,此时白细胞总数也大多增高,比如肺炎链球菌引发的肺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 70%甚至更高,提示身体正积极应对细菌“外敌”。而病毒感染,像常见的普通感冒,淋巴细胞可能会相对增多,因为淋巴细胞在对抗病毒方面发挥主力作用,不过白细胞总数通常正常或偏低。嗜酸性粒细胞则在一些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时异常,例如蛔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会显著升高,辅助医生锁定病因。

红细胞相关指标聚焦于身体的“氧气运输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是判断有无贫血的关键。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 120g/L,女性低于 110g/L 可能暗示贫血。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多因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红细胞体积小,色泽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₁₂,红细胞体积增大,造血原料匮乏阻碍了红细胞正常合成。红细胞压积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协助判断贫血程度,若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结合血红蛋白低,贫血症状往往较重,身体各器官供氧受限,易出现乏力、头晕等表现。

血小板计数犹如凝血止血的“后备军”,正常范围(100 - 300)×10⁹/L。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多种情况,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血小板,导致数量锐减,皮肤黏膜易出血,哪怕轻微碰撞都可能瘀青、鼻出血不止;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正常血小板生成受抑,也是血小板减少缘由之一。相反,血小板增多也可能是疾病信号,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栓风险大增,或是炎症感染、缺铁性贫血恢复期等反应性增多,意味身体在试图修复失衡状态。

这些关键指标并非孤立存在,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勾勒出身体气血运行、免疫防御、凝血止血等生理病理全貌。医生凭借对血常规指标精准解读,抽丝剥茧找出潜在病症,从感冒发烧到严重血液病,无一疏漏,为后续诊疗锚定方向,守护健康防线。定期体检筛查血常规,就是给身体定期来一次“内部安检”,早发现异常,早干预治疗,让生命之舟平稳前行。

(王雅楠 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