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常规异常与常见疾病,解读身体发出的信号

2024-09-24 12: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犹如一面镜子,能清晰映照出人体健康状态的诸多端倪。它通过对血液中各类细胞成分的数量、形态等进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关键线索,诸多潜在疾病往往率先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中显露蛛丝马迹。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异常是洞察感染和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窗口。白细胞总数升高,伴随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常见于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发的肺炎,机体为抵御病菌入侵,骨髓加速生成中性粒细胞并动员至外周血,这些细胞如同卫士冲向感染灶吞噬细菌。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侵袭人体时,淋巴细胞会针对性地对抗病毒,其数量随之增加。但白细胞异常减少也别具意义,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法正常产出足够白细胞;或是化疗后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抑制,使得白细胞生成受阻,患者免疫力极低,易受各种病原体侵害。

红细胞及相关指标关乎氧气输送与贫血问题。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意味着贫血的发生。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因铁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原料匮乏,红细胞体积小且色泽浅淡,患者常感乏力、头晕,运动耐力明显下降。巨幼细胞贫血则源于叶酸或维生素 B₁₂缺乏,影响红细胞 DNA 合成,红细胞体积增大,发育不成熟,多与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有关。若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产生过量红细胞,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或是长期居住高原,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代偿性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血小板计数异常同样不容忽视。血小板减少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错误地将血小板识别为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破坏,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增加,表现为瘀点、瘀斑,严重时内脏出血危及生命。而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溶血等刺激脾脏等器官释放储存血小板,或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中血小板生成不受调控地过度增殖,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血常规异常虽是疾病发出的警示信号,但解读需综合多方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等生理状况可致白细胞短暂升高;饮水过量或脱水会影响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因此,发现血常规异常不必惊慌,医生会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精准判断病因,无论是抗感染、补充造血原料,还是针对血液肿瘤的治疗,早期依据血常规线索干预,往往能把握治疗先机,守护健康。

(王雅楠 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