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超声波检查全解析

2025-07-27 16: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孕期超声波检查是现代产检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高频声波成像技术,为母婴健康提供关键信息。其检查内容覆盖孕早期至孕晚期的多个维度,是医生评估胎儿发育、监测妊娠风险的重要工具。

一、超声波检查的核心意义

超声波检查贯穿孕期全程,主要承担五项核心任务:

确认妊娠状态:通过观察孕囊位置、胎心搏动,排除宫外孕、胚胎停育等异常情况。

评估胎儿生长:测量头围、腹围、股骨长度等指标,结合多普勒血流监测,判断胎儿发育是否符合孕周标准。

筛查结构畸形:系统观察胎儿头颅、脊柱、心脏、四肢等关键器官,排查神经管缺陷、心脏畸形等重大结构异常。

监测胎盘功能:评估胎盘位置(如前置胎盘)、厚度、成熟度及血流信号,预警胎盘早剥等潜在风险。

评估羊水量:通过羊水指数或最大羊水池深度测量,判断羊水过多或过少对胎儿的影响。

二、孕期关键检查时间节点

根据妊娠进展,超声波检查的关键阶段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各阶段检查重点及目的不同,需结合孕周及个体情况安排:

1.早孕期超声检查(6-8周)

目的:确认妊娠状态,排除宫外孕,确定孕周及胚胎数目。

检查内容:

观察孕囊位置、胎心胎芽发育;

测量头臀长(CRL)推算孕周;

评估子宫及附件情况(如剖宫产瘢痕妊娠风险)。

注意事项:经阴道超声更清晰,无需憋尿;若孕周不明确或存在异常症状(如出血、腹痛),需重复检查。

2.早中孕期联合筛查(11-13+6周)

核心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NT)测量。

目的:

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如唐氏综合征);

初步筛查严重结构畸形(如无脑儿、严重心脏缺陷);

确认胎盘位置及羊水量。

补充检查:结合NT值、孕妇年龄及血清学指标(如早孕期唐筛)进行风险评估。

3.中孕期系统超声筛查(20-24周)

核心检查:胎儿系统解剖结构筛查(“大排畸”)。

检查内容:

头颅、颜面、心脏、脊柱、腹部脏器、四肢等结构;

胎盘位置、成熟度及羊水深度;

意义:此阶段胎儿器官发育完善,羊水量充足,是筛查结构异常的黄金期,但无法检出所有畸形(如微小结构或功能异常)。

4.晚孕期补充筛查(28-34周)

目的:

补漏筛查中孕期未显现的异常(如脑积水、消化道梗阻);

评估胎儿生长发育、胎位及胎盘功能;

监测羊水量及脐血流情况。

检查重点:胎儿大小是否符合孕周、是否存在生长受限或巨大儿风险。

5.临产前评估(37-40周)

目的:为分娩方式提供依据。

检查内容:胎儿大小、胎位(头位/臀位)、胎方位;羊水指数、胎盘成熟度及位置;脐带绕颈情况及血流参数。

三、标准化检查流程

检查前准备:

孕妇需去除腹部金属物品,暴露检查区域。

孕早期需适度憋尿以提升子宫显像清晰度;孕中期后无需憋尿;孕晚期部分检查需排空膀胱。

高危妊娠(如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或异常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增加检查频次。

检查操作:

医生根据孕周选择合适探头频率,涂抹耦合剂后进行腹部或阴道超声扫描。

重点观察胎儿头颅、脊柱、心脏、腹部、四肢等结构,测量双顶径、股骨长等生物指标,并记录胎心率、胎盘位置及羊水量。

发现异常时,可能延长检查时间或增加多切面扫描。

结果解读:

检查报告包含胎儿生长参数、器官结构描述及异常提示。

复杂情况需由高年资医生会诊,必要时建议进一步检查(如胎儿MRI、羊水穿刺)。

四、孕妇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选择: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漏检或重复检查。

着装要求:选择宽松衣物,避免连体衣或紧身裤影响操作。

心理调节:检查前保持平静,避免紧张情绪影响胎儿活动。

异常情况处理: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胎动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超声医生。

结果管理:妥善保存历次超声报告,便于医生纵向对比分析。

孕期超声波检查通过系统性监测,为母婴健康筑起安全屏障。孕妇应积极配合检查,同时理性看待结果,与医生共同制定科学管理方案,确保妊娠安全。

(王铮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