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支架与搭桥,冠心病治疗的“双刃剑”抉择

2025-04-12 15: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犹如一颗隐匿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当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介入治疗中的支架置入术和外科手术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便成为了两大关键手段,宛如两把双刃剑,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局限,让医生和患者在抉择时面临诸多考量。

支架置入术——微创精准但非一劳永逸

支架置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金属或生物可吸收支架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并撑开血管的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通常只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术后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下床活动,住院周期相对较短,这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高龄的患者来说极具吸引力。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然而,支架并非万能。它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简单多支病变的情况,对于弥漫性、钙化严重的复杂病变效果欠佳。此外,体内植入异物可能引发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生等问题,尽管概率较低,但仍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并发症,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用药依从性挑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重建血运的大工程

搭桥手术则是取自身其他部位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将其一端连接主动脉,另一端绕过堵塞严重的冠状动脉段,接到远端的心肌供血区域,就像为心脏搭建新的“桥梁”,以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液灌注。这种手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多支复杂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等高危情况,提供更持久稳定的血流重建效果。使用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时,其远期通畅率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但搭桥手术毕竟属于开胸大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严格,术后恢复时间长且痛苦较大。同时,获取自体血管也可能会对供区造成一定损伤,如腿部切口愈合不良、下肢肿胀等问题偶有发生。

在实际临床决策中,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程度与范围、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年轻、病变相对简单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支架治疗;而老年、多支复杂病变尤其是左主干受累、合并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较多的患者,搭桥手术或许是更合适的选择。有时候,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会采用杂交技术,即联合应用支架和搭桥两种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短处。

无论是支架还是搭桥,都只是治疗手段而非目的。患者在术后都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以及遵医嘱规范用药等,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真正战胜冠心病这一病魔,在生命的赛道上稳健前行。毕竟,每一次关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是向着心脏健康的新征程迈出的关键一步,而患者的积极配合与自我管理才是这场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张海云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