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脱发问题日益普遍且逐渐年轻化,其中遗传性脱发作为主要类型之一,给众多人带来了困扰与焦虑。很多人都迫切地想知道,这种由基因决定的脱发状况究竟能否被彻底治愈呢?答案是复杂的,目前尚无绝对意义上的“根治”方法,但通过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症状。
遗传性脱发,也称为雄激素性秃发,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体内的雄激素代谢产物——二氢睾酮(DHT)有关。携带特定遗传基因的人,头皮毛囊对 DHT 更为敏感,在它的作用下,毛囊会逐渐萎缩变小,头发变得细软、稀疏,最终导致脱发区域的毛发几乎完全脱落。男性通常表现为发际线后移和头顶光秃,形成典型的“地中海”式发型;女性则多出现头顶部头发弥漫性稀疏。
从医学角度来看,现有的治疗方式大多是围绕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保护现有毛囊展开的。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基础疗法,例如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非那雄胺适用于男性患者,它能够抑制 5α-还原酶的活性,减少睾酮向 DHT 的转化,从而降低头皮中 DHT 的浓度,减缓毛囊萎缩进程。不过,该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尽管这些情况发生率较低且多为暂时性的,但仍让部分患者有所顾虑。米诺地尔是一种外用血管扩张剂,可刺激毛囊血液循环,延长毛发生长期,男女皆可使用。但它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持续使用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明显成效,而且一旦停药,新生的头发可能会再次脱落。
除了药物,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也逐渐受到关注。这种物理治疗方法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头皮,据研究显示,它可以改善毛囊细胞的代谢功能,增强毛囊活力,促进头发生长。然而,其作用相对温和缓慢,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植发手术成为一种选择。植发是将自身后枕部健康的毛囊提取出来,经过处理后移植到脱发区域。由于后枕部的毛囊不受 DHT 影响,具有终身不脱落的特性,所以移植后的毛发能够保持正常生长。但植发并非一劳永逸,它只是对现有脱发外观的一种修饰,并不能阻止原生发的继续脱落,术后仍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效果。而且,植发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瘢痕形成等,同时手术费用较高,也限制了一部分人的采用。
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为头发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因为长期的紧张焦虑情绪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一步加重脱发程度。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头皮血液循环,有利于头发健康生长。
虽然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导致遗传性脱发的基因缺陷,但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头发再生,使患者恢复较为满意的头发密度和外观形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未来或许会有更接近“根治”的解决方案出现,但在那之前,积极面对并科学治疗仍是应对遗传性脱发的关键所在。
(赵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