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尿意说来就来还憋不住?可能是神经在“乱指挥”

2023-08-10 12: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凌晨三点,52岁的王阿姨从梦中惊醒,还没等挪到卫生间,尿液已不受控制地涌出。这种“尿急到失控”的尴尬场景,近半年已上演十余次。更让她焦虑的是,咳嗽、大笑甚至爬楼梯时都会漏尿,连广场舞都不敢跳了。这种被医学界称为“急迫性尿失禁”的疾病,正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堪称膀胱的“神经性叛逆”。

---

一、神经系统的“排尿指挥部”:如何精准调控膀胱

1.排尿反射的神经闭环

人体排尿过程由脊髓反射弧与大脑皮层共同调控。当膀胱储尿量达300-500毫升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通过盆神经向脊髓排尿中枢(S2-S4节段)发送信号,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若环境允许,大脑发出指令通过阴部神经松弛尿道外括约肌,完成排尿。

2.神经递质的“化学信使”

乙酰胆碱是逼尿肌收缩的主要神经递质,而去甲肾上腺素则负责维持尿道括约肌张力。当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时,膀胱可能陷入“过度兴奋”或“收缩无力”的极端状态。研究发现,60岁以上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中,78%存在乙酰胆碱受体过度敏感现象。

二、神经“乱指挥”的四大典型表现

1.急迫性尿失禁:膀胱的“暴脾气”

这是最常见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伴无法延迟排尿。患者常描述“刚有感觉就尿裤子”,严重者每15-30分钟就需排尿一次。神经影像学显示,这类患者膀胱逼尿肌呈现不自主收缩波,类似“膀胱痉挛”。

2.尿频-夜尿症:24小时的“排尿闹钟”

正常成人夜间排尿≤1次,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每2小时就要起夜。这种昼夜颠倒的排尿模式,与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紊乱及膀胱感觉过敏密切相关。有患者自述“连做梦都在找厕所”,睡眠质量严重受损。

3.混合性尿失禁:双重失控的困境

约35%的患者同时存在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当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动作,遇上过度活跃的膀胱逼尿肌,就会形成“双重漏尿”。这种复杂情况多见于产后女性或多产次老人,治疗需兼顾神经调节与盆底修复。

4.排尿困难:神经的“刹车失灵”

部分患者表现为尿等待、尿线细甚至尿潴留,这与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当膀胱颈神经调控异常时,尿道阻力增加,形成“想尿尿不出”的矛盾现象。这类患者常因残余尿量过多引发反复尿路感染。

三、幕后黑手:哪些疾病在“操纵”神经

1.糖尿病神经病变:甜蜜的陷阱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导致“糖尿病膀胱”。初期表现为排尿困难,随着神经进一步受损,膀胱感觉减退,最终发展为充溢性尿失禁。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是常人的3倍。

2.脑血管意外:大脑的“信号中断”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排尿中枢受损,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与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这类患者排尿障碍的发生率高达65%,且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基底节区病变易引发尿失禁,而脑干损伤则多导致尿潴留。

3.帕金森病:多巴胺的“叛乱”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不仅引发运动障碍,还会破坏膀胱-大脑的神经信号传导。约5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这与基底节环路异常激活有关。

4.腰椎疾病:神经的“卡压危机”

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可能压迫骶神经根,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常先出现鞍区感觉异常,随后发展为排尿困难或失禁。这种神经损伤具有可逆性,早期手术减压可显著改善症状。

四、科学应对:从精准诊断到个体化治疗

1.诊断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测量膀胱压力、尿流率等参数,可明确膀胱功能类型。例如,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常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伴不稳定收缩,而神经源性膀胱则可能呈现低顺应性膀胱特征。

2.药物治疗:神经调节的“化学钥匙”

-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抑制逼尿肌过度收缩

-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特异性激活膀胱β3受体,增加储尿容量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麻痹过度活跃的逼尿肌,疗效持续6-9个月

3.神经调控技术:电子时代的“神经修复”

-骶神经调节术(SNM):通过植入电极刺激骶神经,重建膀胱-大脑信号通路,有效率达70%

-经皮胫神经刺激(PTNS):每周一次的电刺激治疗,可调节脊髓排尿反射,适合轻中度患者

4.生活方式干预:被低估的治疗力量

-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和延迟排尿,逐步延长排尿间隔

-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可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改善尿失禁

-饮食管理:避免咖啡因、酒精等膀胱刺激物,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

五、预防胜于治疗:守护神经健康的四大法则

1.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稳定

2.保护脊柱健康:避免久坐,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定期进行脊柱伸展运动

3.预防脑卒中: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颈动脉斑块,控制“三高”危险因素

4.谨慎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影响神经功能的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和抗组胺药

膀胱的神经调控系统犹如精密的交响乐团,任何一个声部的失调都可能引发排尿功能障碍。当出现“尿意说来就来还憋不住”的异常信号时,这不仅是泌尿系统的警报,更是神经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通过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重新校准这支“神经乐团”,让排尿恢复应有的节律与从容。

(刘宝璘 周口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