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科学护理糖尿病,这些要点你要知道!

2024-09-20 15: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科学的日常护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在糖尿病的护理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要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呢?​

饮食调理是糖尿病护理的基础。合理安排每日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延缓血糖升高。同时,要减少精制糖类、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比如糖果、油炸食品等。蛋白质的选择也很重要,应优先考虑优质蛋白,如鱼、禽、蛋、瘦肉等,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此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不可或缺。规律的运动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血糖波动或其他不适。一般来说,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为宜。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避免在血糖过低或过高时进行运动。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足部溃疡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或暂时停止运动。​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注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胰岛素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储存,注射时要注意部位的轮换,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导致脂肪增生或萎缩。口服降糖药则要注意服用时间,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有些则需要在饭后服用,患者应认真了解并严格遵守。同时,要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是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监测频率和时间。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有些患者还需要在睡前或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在监测血糖时,要正确使用血糖仪,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做好血糖记录,将每次的测量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时间、血糖值、当时的饮食和运动情况等,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足部护理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患者的足部感觉会减退,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足部损伤和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患者要每天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水泡等异常情况。洗脚时要注意水温,避免水温过高烫伤皮肤,洗脚后要擦干足部,尤其是脚趾缝之间,保持足部干燥。选择合适的鞋袜也很重要,鞋子要宽松、舒适、透气,袜子要选择棉质的,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发现足部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不利于血糖的稳定。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损伤,饮酒则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增加肝脏负担。​

总之,科学护理糖尿病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足部护理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兼顾、综合管理。患者要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享受健康的生活。

(李文英 周口骨科医院 内科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