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冬季皮肤干痒难耐?中医润燥妙招比身体乳管用

2025-04-23 15: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和空气湿度的减少,皮肤干燥、瘙痒成为了许多人难以言说的困扰。皮肤紧绷、起皮屑,甚至瘙痒难耐,不仅影响了美观,更降低了生活质量。面对这一难题,许多人会选择涂抹身体乳来缓解,但往往效果有限。其实,中医在润燥止痒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妙招,或许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中医对皮肤干燥的认识

中医认为,皮肤干燥与人体内部的气血、津液以及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是身体的保护屏障,更是内部健康状况的直观反映。气血不足,皮肤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会变得干燥、粗糙;津液亏虚,皮肤则失去润泽,变得干燥起皮。此外,肺主皮毛,肺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皮肤的健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佳,气血生成不足,皮肤也会受到影响;肾主水,对津液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肾虚也可能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引起皮肤干燥。

二、中医改善皮肤干燥的方法

  1. 中药调理

滋阴润燥的中药:麦冬、百合、玉竹等中药都是滋阴润燥的佳品。麦冬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合肺胃阴虚导致的皮肤干燥;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对于阴虚引起的皮肤干燥、面色潮红有改善作用;玉竹则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对于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有不错的调理效果。这些中药可以泡水喝,也可以配伍煎汤,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健脾益胃的中药:白术、山药等中药能健脾益胃,增强脾胃功能,从而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皮肤干燥。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药则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粥或清炒山药片,既美味又健康。

补肾的中药:熟地、枸杞、菟丝子等中药能补肾滋阴,对于肾虚导致的皮肤干燥有调理作用。熟地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枸杞能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菟丝子则能滋补肝肾、固精缩尿。这些中药可以泡水喝,也可以配伍成丸剂或汤剂服用。

  1. 中医外治法

中药面膜:自制中药面膜是改善皮肤干燥的好方法。比如用白芷、白茯苓、白术各等量打成细粉,加入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涂抹在脸上,能起到美白、滋润皮肤的作用。还可以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煮水后取汤汁敷脸,也有很好的润肤效果。

中药浴:选用具有润燥止痒功效的中药如苦参、蛇床子、黄柏、白鲜皮等煎煮后倒入浴盆中进行全身浸泡,能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的症状。

三、日常护理与预防

除了中药调理和外治法外,日常护理和预防同样重要。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范围内(如40%-60%),使用加湿器;选用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如乳液、面霜等;饮食调理上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状况。

总之,冬季皮肤干痒难耐时,不妨试试中医的润燥妙招。通过中药调理、外治法以及日常护理和预防的综合措施,或许能让你摆脱身体乳的依赖,拥有更加水润、健康的肌肤。在这个干燥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用中医的智慧来呵护自己的皮肤吧!

(刘小梅 周口市中医院 皮肤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