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定期体检成为了我们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然而,当满怀期待地拿到体检报告单时,面对那一连串的专业术语、数字和符号,许多人却陷入了困惑,仿佛在读一本“天书”。别担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体检报告的神秘面纱,轻松读懂血常规、尿常规、B超等常见检查项目。
血常规:身体的“微观晴雨表”
血常规检查,就像是对身体血液状况的一次全面“扫描”。在体检报告中,血常规的结果密密麻麻,但对于常规体检者来说,重点关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这四项指标即可。
白细胞是身体的“防御卫士”,当机体某些部位出现炎症,比如感冒、拉肚子时,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增高;而白细胞降低则可能意味着免疫功能差,抵抗力较弱。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往往提示有贫血的可能,让人感觉乏力、头晕、心慌等。常见的贫血原因有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慢性疾病等。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降低,可能会导致出血后不易止住,如皮肤出现瘀斑、鼻出血后止血困难等;血小板增多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尿常规:肾脏健康的“信号灯”
尿常规检查,是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肾脏疾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尿常规却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尿液的酸碱度(pH值)是衡量尿液酸碱性的关键指标,正常情况下应在4.6至8.0之间。pH值升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等状况;pH值降低则多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疾病。尿比重应在1.015至1.025之间,升高常见于高热、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降低则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尿蛋白检测结果应为阴性或仅有微量,若呈阳性,可能提示存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不过,剧烈运动、发热、高蛋白饮食后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尿蛋白阳性,需要复查来确定。尿糖正常应为阴性,若呈阳性,可能提示血糖异常,最常见的是糖尿病,但也可能是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等。尿潜血阳性说明尿液中可能有红细胞,可能是泌尿系统有结石、炎症、肿瘤等,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泌尿系统的表现,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
B超:内部器官的“透视眼”
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式,可以发现内部器官的病变。对于不同人群,B超检查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已婚女性应重视乳房检查和B超检查。乳房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乳腺小叶增生、小结等情况,多留心,早发现早治疗。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和盆腔的形态、结构,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就诊并注意定期复查。对于中年男士来说,肾脏和前列腺病变较为常见,B超检查可以观察肾脏和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体检阳性率约70%左右,通过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发现甲状腺结节、囊肿等病变。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读懂体检报告,是我们关注自身健康的重要一步。当我们对体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让我们不再被体检报告上的“天书”困扰,用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田艳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门诊部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