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时,B超单上的专业术语常让准妈妈感到困惑。羊水、胎盘、脐带作为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结构,其B超指标直接反映宫内环境安全。
一、羊水:胎儿的“生命之水”
羊水是胎儿在子宫内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胎儿尿液和母体血清渗透液组成。它不仅能缓冲外界压力保护胎儿,还能维持子宫内恒温环境,帮助胎儿肺部发育和肢体活动。
1.羊水量的评估
B超通过两个核心指标判断羊水量:
羊水深度(AFV):测量单个最大羊水暗区的垂直深度。正常范围为3-8cm,<2cm提示羊水过少,>8cm提示羊水过多。
羊水指数(AFI):以脐部为中心将子宫分为四个象限,测量各象限最大羊水深度后相加。正常范围为8-18cm,5-8cm需加强监测,<5cm为手术指征,18-24cm需警惕羊水过多,>24cm确诊羊水过多。
2.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羊水过多:可能与胎儿畸形(如神经管缺陷)、双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相关。需通过B超排查胎儿结构异常,结合甲胎蛋白检测辅助诊断。
羊水过少:常见于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胎盘功能减退或过期妊娠。需密切监测胎动,必要时进行羊膜腔灌注治疗。
3.动态监测要点
孕28周后建议每2周测量一次羊水量。若AFI在8-12cm区间,需缩短复查间隔至1周;若出现快速变化(如每周减少>2cm),应立即就医。
二、胎盘:胎儿的“营养枢纽”
胎盘是母胎物质交换的器官,其结构异常可直接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或早产。B超主要评估胎盘位置、厚度和成熟度。
1.解剖参数
形态:足月胎盘呈圆盘状,直径16-20cm,厚度1-3cm(约等于孕周±1cm),重量500-600g(约为胎儿体重的1/6)。
位置:正常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侧壁或宫底。若胎盘边缘达宫颈内口,需警惕前置胎盘(孕28周后确诊)。
2.成熟度分级
采用0-III级系统评估胎盘功能:
0级(12-29周):绒毛膜板平滑,基底层无钙化。
I级(29-36周):绒毛膜板出现波浪状起伏。
II级(36周后):绒毛膜板切迹深入胎盘实质,基底层出现线状钙化。
III级(38周后):胎盘实质出现环状钙化或血窦闭合,提示胎盘老化。
注意:胎盘成熟度与孕周不符时,需结合羊水量、脐动脉血流(S/D值)综合判断。例如,34周出现III级胎盘但羊水量正常、S/D<3,通常无需干预。
3.异常情况
胎盘增厚(>4.5cm):可能提示胎盘早剥、胎儿水肿、母体糖尿病或病毒感染。
胎盘血池:直径<4cm的单发血池通常无害;多发或直径>5cm者需警惕胎盘早剥风险。
帆状胎盘:脐带附着于胎膜而非胎盘中心,若合并前置血管,胎膜破裂时可导致胎儿急性失血。
三、脐带:胎儿的“生命通道”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管状结构,正常长度30-100cm,内含2条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其状态直接影响胎儿血氧供应。
1.常见异常类型
脐带绕颈:B超表现为胎儿颈部"U"(绕颈1周)、"W"(绕颈2周)形压迹。发生率约20%-30%,多数不影响分娩。需每日自数胎动,若12小时<10次或突然减少50%需立即就医。
单脐动脉:正常脐带含3条血管,单脐动脉发生率为0.5%-1%。单独存在时胎儿预后良好,若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如心脏畸形),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脐带脱垂: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宫颈口,属于产科急症。发生率为0.1%-0.6%,需立即采取头低臀高位并紧急剖宫产。
2.监测重点
S/D比值:通过彩色多普勒测量脐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正常值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孕36周后应<3.0。若持续>4.0提示胎盘阻力增高,需加强胎儿监护。
脐带螺旋指数:正常脐带每厘米螺旋0.8-1.5圈。过度螺旋(>3圈/cm)可能影响血流,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四、综合解读建议
1.动态观察:单次B超结果需结合孕周、病史和其他检查(如胎心监护、无创DNA)综合判断。例如,孕30周AFI=19cm但胎儿结构正常、血糖无异常,可随访观察;若合并巨大儿或糖尿病,需积极干预。
2.误差认知:胎儿体位、医师操作差异可能导致测量误差。例如,羊水深度可能因胎儿膀胱充盈状态波动1-2cm,需复查确认。
3.紧急指征: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羊水指数≤5cm或≥24cm
胎盘早剥征象(阴道出血、腹痛、子宫张力增高)
脐带脱垂或胎动急剧减少
S/D值>4.0伴胎儿生长迟缓
掌握B超单核心术语的解读方法,能帮助准妈妈科学评估胎儿健康,避免过度焦虑。产检时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监测方案,为安全妊娠保驾护航。
(田秀娟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