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咽炎护理有妙招,告别咽部困扰

2025-08-02 14: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咽炎,作为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困扰着许多人。它主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像咽部不适,那种隐隐约约、说不出的异样感,让人总忍不住想要清一清嗓子;疼痛,有时是轻微的刺痛,有时则是较为强烈的灼痛,尤其是在吞咽食物的时候,疼痛感会更加明显;干痒,仿佛有无数只小蚂蚁在咽部爬行,让人忍不住咳嗽;咳嗽,可能是偶尔的轻咳,也可能是频繁剧烈的咳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咽炎症状,预防咽炎的复发。以下是一些咽炎护理的妙招: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干燥的空气就如同一个无形的杀手,会不断刺激咽部,让原本就脆弱的咽部雪上加霜,从而加重咽炎症状。我们可以使用加湿器,市面上的加湿器种类繁多,有超声波加湿器、纯净型加湿器等,它们能够将水分均匀地散发到空气中,使室内空气保持适宜的湿度。也可以在室内放置水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气湿度。保持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浇灌了一场及时雨。

2.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咽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水可以帮助保持咽部湿润,减轻干燥感。建议每天至少喝八杯水,想象一下,这八杯水就像八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咽部。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带有刻度的水杯,定时提醒自己喝水。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具有利尿作用,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使得咽部更加干燥。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都像是一个个小炸弹,可能会刺激咽部,加重咽炎症状。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直接刺激咽部黏膜,使其充血、水肿;油炸食物过于油腻,不易消化,还可能在咽部残留,滋生细菌;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对咽部造成温度刺激,损伤咽部黏膜。应尽量避免这些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它软糯香甜,容易消化,还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清蒸鱼,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又不会对咽部造成刺激。

4. 咽部温敷:用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敷在脖子上,这就像给咽部来了一场温暖的拥抱,可以缓解咽部不适。温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就像给堵塞的河道疏通了水流,让血液能够更加顺畅地在咽部流动,减轻炎症。每次温敷的时间可以控制在 15 - 20 分钟,温度以感觉温热但不烫为宜。

5. 咽部锻炼:进行一些简单的咽部锻炼,如深呼吸、吞咽动作等,可以增强咽部肌肉,改善咽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咽炎的恢复。深呼吸时,我们可以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分进入肺部,再缓缓地呼气,感受空气在呼吸道中的流动;吞咽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它能够锻炼咽部的肌肉,就像给咽部做了一场小小的健身操。

6. 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细菌就会顺着咽喉向下蔓延,加重咽炎症状。定期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要保证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可以清除牙齿缝隙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定期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能够深入口腔各个角落,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口腔和咽部的细菌,预防咽炎的发生。

7. 避免烟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刺激咽部,加重咽炎症状。香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会直接刺激咽部黏膜,导致黏膜受损,降低咽部的抵抗力;酒精具有刺激性,会使咽部黏膜充血,加重炎症。戒烟限酒是预防和缓解咽炎的重要措施,就像是为咽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8.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抗感染,促进咽炎的恢复。当我们过度劳累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就像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难以抵御细菌和病毒的入侵。而充足的休息就像是给军队补充了能量和弹药,让身体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咽炎。我们可以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9.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咽喉喷雾、含片、消炎药等来缓解症状。咽喉喷雾能够直接作用于咽部,迅速缓解疼痛和干痒;含片可以在咽部缓慢溶解,持续发挥药效;消炎药能够消除咽部的炎症。但不建议自行长期使用药物,以免产生依赖性或掩盖病情。因为自行用药可能会因为用药不当而延误病情,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10. 定期检查:如果咽炎症状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定期检查就像是给身体做一次全面的体检,能够及时发现咽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医生可以通过喉镜等检查手段,准确地了解咽部的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语:通过上述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咽炎症状,预防咽炎的复发。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咽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闫雅楠 河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