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已然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它宛如一颗隐匿的“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为心血管疾病等诸多严重健康问题埋下伏笔,而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则是拆解这颗“炸弹”的关键手段。
他汀类药物堪称降脂战场的“主力军”。它们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大幅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产生。像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不仅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等多种额外益处。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延缓甚至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大大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过,部分患者用药初期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但多数情况下通过调整剂量或密切监测可继续安全使用。
贝特类药物则专注于甘油三酯的控制。非诺贝特、苯扎贝特是其中的代表性成员。当患者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时,贝特类便能大显身手。它们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促进脂蛋白脂酶的表达与活性增强,加速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迅速下降。尤其对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贝特类药物往往是首选方案。但要注意的是,与他汀联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因可能增加肌病发生几率。
烟酸及其衍生物也曾在降脂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普通烟酸可引起皮肤潮红、瘙痒等不适症状,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缓释型烟酸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耐受性。烟酸能全面影响血脂谱,降低甘油三酯、LDL-C,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然而,由于其副作用相对较多,如胃肠道反应、肝毒性以及可能诱发痛风发作等,如今在临床一线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仅作为辅助用药或特定情况下的选择。
依折麦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它不干扰胆汁酸循环,单用虽降脂幅度有限,但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例如,与他汀合用可进一步优化血脂控制效果,且不增加肌肉毒性风险,为不能耐受高强度他汀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组合策略。
PCSK9抑制剂属于新型精准靶向药物,通过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从而增强肝脏清除血液中LDL-C的能力。这类药物降脂力度极强,尤其适用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难治性病例以及经传统治疗后仍未达标的高危患者。不过,因其价格昂贵、注射给药方式不便等因素,目前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医生在选择具体药物时,会综合考量患者的血脂异常类型、基础疾病状况、年龄、性别、药物耐受性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患者自身也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脂及相关指标,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血脂的长期良好控制,守护心血管健康防线。毕竟,高血脂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唯有医患携手共进,方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健康保卫战。
(张秀荣 商丘市柘城县梁庄乡卫生院 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