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领域,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恶性肿瘤,其成因复杂多样,而乙肝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从乙肝发展到肝癌,看似只有三步之遥,但每一步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乙肝,全称为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对受感染的肝细胞发起攻击。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会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反复的损伤与修复就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引发肝癌。据统计,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十倍。而且,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它会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改变肝细胞的正常生长和调控机制,使得肝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然而,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肝功能正常就意味着没有患肝癌的风险。实际上,肝功能体现的是血液里面三个主要指标的异常,包括胆红素、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在肝硬化或肝癌的时候,如果不存在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胆管堵塞等情况,可以不表现为胆红素的升高;如果肝脏合成功能能够被其他正常的肝细胞所代偿,加上营养比较好,白蛋白也能保持正常;而如果处于静止性的肝硬化,或者肝癌肿瘤不大的,肝细胞也往往没有炎症,谷丙转氨酶也能保持正常。因此,那种想通过肝功能来判断是否发生肝癌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没有依据的。
那么,哪些人需要特别关注肝癌的筛查呢?以下五类人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筛查:
1.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史的人:乙肝和丙肝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会不断损伤肝细胞,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为肝癌的发生创造条件。因此,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史的人需要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2.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人:肝癌和肝硬化的家族史很重要。当直系亲属中有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时候,要特别引起注意,每年的肝癌筛查是必不可少的。
3.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的肝细胞损伤和修复会导致肝脏纤维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癌前病变。
4.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会引发肝脏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肝细胞,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而糖尿病患者肝脏的代谢功能紊乱,也会增加患肝癌的可能性。
5.年龄在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会逐渐下降。同时,男性由于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患肝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年龄在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的人,需要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明确建议:慢性乙肝患者,尤其是合并肝硬化、年龄40岁(男性)或50岁(女性)、有肝癌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癌筛查,主要手段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部分指南还推荐对高风险人群增加肝脏增强CT或MRI检查。
肝癌筛查不是“可选项目”,而是“生命防线”。只有通过定期的筛查,才能早期发现肝癌,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因此,上述五类人必须高度重视肝癌的筛查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其他致癌因素,共同守护肝脏的健康。
(吴华 信阳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