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哪些需要穿刺?哪些可以观察?

2023-07-13 10: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分级是超声评估恶性风险的重要工具,其核心目的是指导临床决策——判断何时需要侵入性检查(如细针穿刺活检FNA)或选择保守观察。以下基于国内外主流指南(如美国放射学会ACR、中国医师协会等),结合临床实践展开说明:

一、需积极考虑穿刺的情况

当结节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建议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高风险特征显著者

TI-RADS 4类及以上(尤其是4b/4c级):这类结节具有典型的恶性征象,如微小钙化、边界模糊、纵横比>1、血流信号异常丰富等。其中4b级提示中度可疑恶性,4c级则高度怀疑癌变,需优先排查乳头状癌等常见类型。

实性低回声为主且直径≥1cm:即使未达4类标准,但若为纯实性、极低回声(接近无回声)且体积较大,仍需警惕滤泡性肿瘤或髓样癌可能。

颈部淋巴结异常伴发:同侧颈静脉链出现结构紊乱、皮质增厚的淋巴结时,即使原发灶较小也应同步评估。

动态变化警示信号

随访期间发现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体积增长>50%)、形态学恶化(如从等回声变为低回声),或新出现微钙化灶,均提示生物学行为活跃,需及时干预。

既往有头颈部辐射史、家族甲状腺癌病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结节评分较低也应降低穿刺阈值。

特殊人群策略调整

孕妇因激素波动可能导致结节生理性增大,但若合并上述高危特征仍需谨慎处理;儿童青少年患者则更倾向保守,仅在强烈怀疑恶性时实施穿刺。

二、可安全观察的情形

对于低风险结节,定期监测是首选方案,具体包括:

明确良性标志物存在

囊性成分占比>90%的混合性结节:此类多为胶质潴留囊肿,恶性概率极低。典型表现为厚壁光滑、内部可见分隔带及“彗星尾”征象。

粗大钙化伴周边晕环:蛋壳样钙化常由长期炎症修复引起,与砂粒体样微钙化的恶性意义截然不同。

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弥漫分布的小血管腔隙构成的高回声团块,几乎均为良性病变。

低危分层且稳定状态

TI-RADS 2~3类且直径<1cm:这类结节多呈均匀中等回声、边界清晰规则,生长缓慢。推荐每6-12个月复查超声,重点对比结节大小、回声强度及血流模式是否改变。

纯囊性无分隔结构:单纯液体充填的囊泡极少恶变,除非后续出现实性成分突起才需重新评估。

个体化风险权衡

老年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时,过度诊疗可能带来更高风险,此时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而年轻女性因美观需求强烈要求手术者,需充分告知过度治疗的潜在并发症后再决策。

三、决策中的关键点辨析

值得注意的是,TI-RADS系统本质是基于统计学的概率模型,并非绝对诊断标准。例如:

部分良性腺瘤可能因内部出血呈现类似恶性的不规则形态;

桥本氏甲状腺炎导致的局灶性增生易被误判为可疑结节。

因此,临床医生会综合实验室指标(如降钙素水平)、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患者主观意愿进行最终判断。对于临界病例(如TI-RADS 4a级),分子检测(如BRAF基因突变分析)可作为补充手段辅助决策。

总体原则始终围绕“风险分层管理”展开:对高度可疑病灶采取主动干预以避免延误治疗,对低危病变则通过精准随访实现最小化创伤。这种动态平衡策略既能有效控制癌症漏诊率,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贾运灵 民权县南华街道卫生院 超声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