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溃疡vs胃炎,疼痛规律、出血风险、治疗差异全解析

2023-10-09 09: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胃部不适是许多人的困扰,但究竟是胃炎还是胃溃疡?这两种疾病虽然症状相似,却在病因、风险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疼痛规律:时间点和特征不同

胃炎的疼痛特点

胃炎患者的疼痛通常与饮食直接相关。饭后1-2小时内,尤其是进食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后,容易出现隐痛或灼烧感。疼痛性质以钝痛、胀痛为主,常伴随打嗝、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空腹时,疼痛可能有所减轻,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后通常能较快缓解。

胃溃疡的疼痛特点

胃溃疡的疼痛则与胃酸分泌的节律密切相关。典型表现为"饥饿痛",即在空腹时(如夜间或餐前)疼痛明显,进食后暂时缓解。疼痛多为刺痛或刀割样,位置较固定,常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部分患者的疼痛呈现周期性,持续数周后可能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关键区别

胃炎的疼痛主要由食物刺激引发,而胃溃疡的疼痛则与胃酸直接刺激溃疡面有关。这种差异在临床上常作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

二、出血风险:胃溃疡更危险

胃炎的出血情况

胃炎患者中,出血多见于糜烂性胃炎,但出血量通常较少,可能表现为大便隐血或轻微呕血。急性应激性胃炎(如大量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较大量出血,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胃溃疡的出血风险

胃溃疡的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胃炎。约15%-20%的溃疡患者会发生出血,尤其是溃疡较深或位于胃小弯时风险更高。出血可表现为呕血(常呈咖啡渣样)或黑便(柏油样便),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此外,胃溃疡还存在穿孔风险,溃疡穿透胃壁会引起剧烈腹痛,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警示信号

无论胃炎还是胃溃疡,若出现持续黑便、呕血或头晕乏力等症状,都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对于胃溃疡患者,这些症状更可能预示着严重并发症。

三、病因差异:不只是幽门螺杆菌

胃炎的常见诱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的主要原因,约占60%-80%的病例。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酗酒、进食辛辣食物等也是常见诱因。

胃溃疡的核心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溃疡中的占比更高,超过90%的溃疡患者存在这种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如胃泌素瘤)以及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也是重要诱因。这些因素破坏了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溃疡形成。

诊断要点

胃溃疡患者必须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而部分轻度胃炎患者可能不需要立即进行根除治疗。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警惕胃黏膜损伤的可能。

四、治疗策略:针对性方案很重要

胃炎的治疗重点

胃炎的治疗通常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同时需要去除诱因,如戒酒、避免刺激性药物和食物。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标准的四联疗法根除治疗。

胃溃疡的强化治疗

胃溃疡的治疗更为系统和严格。抑酸药物的使用时间更长,通常需要6-8周,而胃炎一般只需2-4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必须完成根除治疗,否则复发率超过50%。此外,溃疡愈合后还需要通过胃镜复查,以确认愈合情况并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特殊情况的处理

对于顽固性溃疡,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少见病因,如胃泌素瘤或克罗恩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选择对胃黏膜损伤较小的药物(如COX-2抑制剂)。

五、预防:从生活习惯入手

无论是预防胃炎还是胃溃疡,调整生活习惯都至关重要:

饮食管理 :少食多餐,避免过酸、过辣、过硬的食物。

药物使用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咨询医生,必要时联合使用胃保护药物。

幽门螺杆菌筛查 :家庭成员中如有感染者,建议共同检测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

六、总结

胃炎和胃溃疡虽然症状相似,但在疼痛规律、出血风险、病因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胃炎的疼痛多与饮食相关,出血风险较低;而胃溃疡以空腹疼痛为特征,出血和穿孔风险显著增高。治疗方面,胃溃疡需要更长时间的抑酸治疗和严格的随访。

(徐丽东 郑州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