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练
胸外科操作会直接扰动肺、膈肌与胸壁,术后疼痛、麻醉残留、卧床等因素又会抑制咳嗽反射、减少肺泡通气,导致痰液潴留、肺不张甚至肺炎。术前进行 2~4 周系统呼吸训练,可显著增加呼吸肌耐力、扩大肺活量、提高咳嗽效率,把术后肺部并发症从 30% 降到 10% 左右。因此,手术前的“呼吸课”与麻醉评估、营养管理同等重要。
二、训练目标
1. 学会用膈肌主导的深而慢的呼吸,减少胸式呼吸带来的切口牵拉痛。
2. 建立有效咳嗽动作,使痰液在术后第一时间被排出。
3. 养成节律:每日 3~4 组练习,每组 10~15 分钟,持续到手术当日早晨。
三、核心技术与操作细节
(一)缩唇-腹式呼吸
目的:延长呼气时间,保持小气道开放,改善肺泡通气。
步骤:
1. 体位:坐或半卧,后背挺直,双肩放松。
2. 摆位:左手放腹部,右手放胸前,确保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
3. 吸气:闭嘴,经鼻缓慢吸气 2 秒,感受膈肌下沉、腹部向前顶起。
4. 屏气:保持 1~2 秒。
5. 呼气:缩唇如吹口哨,均匀吐气 4~6 秒,腹部自然回缩。
6. 频率:吸呼时间比 1∶2 或 1∶3,每分钟 6~8 次,每次 3~5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注意:若出现头晕、胸闷,立即停止并侧卧休息。
(二)有效咳嗽
目的:防止分泌物潴留。
步骤:
1. 姿势:坐位略前倾,双脚着地;术后可环抱软枕压住切口。
2. 深吸气:经鼻吸入最大量气体。
3. 屏气:关闭声门 2~3 秒,增加肺内压。
4. 咳嗽:声门突然开放,腹肌快速收缩 2~3 次,将痰液推向大气道后一次咳出。
5. 节奏:晨起、餐前、睡前各 5~10 次,避免餐后立即训练。
(三)抗阻力呼气
1. 吹气球:深吸一口气后,用一次性气球作为阻力,缓慢将肺内气体吹入,使气球直径达 10~15 cm 后放松,休息 30 秒,重复 5~8 次。
2. 呼吸训练器:若医院配发三球仪,按说明书调节至 600~900 ml 目标腔,每次尽力抬球到顶并维持 2~3 秒,呼气同样要求缓慢。每日 3 组,每组 10 次。
(四)辅助小练习
1. 翻身与体位引流:每 2 小时在床上左右翻身,配合轻扣背部,可松动远端支气管分泌物。
2. 肩颈放松操:耸肩-沉肩、扩胸-含胸各 10 次,减少因紧张造成的副呼吸肌过度参与。
3. 步行或登梯:若无禁忌,平地快走 10 分钟或登楼 2 层,每日 2 次,训练整体耐力。
四、时间规划
• 术前 4 周:戒烟、快走、学习缩唇-腹式呼吸。
• 术前 2 周:加入吹气球或三球仪,每日记录深吸气量。
• 术前 1 周:模拟术后场景,练习抱枕咳嗽、床上翻身、床上脚踏车。
• 术前 1~3 天:缩短步行距离,保持呼吸肌训练,夜间保证睡眠。
• 手术当日晨:刷牙漱口后做 2 组缩唇呼吸,排空呼吸道。
五、注意事项
1. 禁烟:至少提前 2 周停止吸烟,减少呼吸道刺激物。
2. 防止感染:感冒、发热需推迟择期手术 1~2 周。
3. 控制强度:以 Borg 自觉疲劳评分 13~16(稍累到累)为度,出现眩晕、心悸即停。
4. 疼痛预演:可提前在胸口贴 2 kg 沙袋练习咳嗽,体验术后切口疼痛并学会保护性按压。
5. 药物配合:若医生开具雾化吸入或支气管扩张剂,应在训练前 10 分钟使用,以减少气道痉挛。
六、常见疑问解答
Q1:肺功能差的人练了还有用吗?
答:越是基础差,术前 2~4 周训练带来的绝对收益越大。研究显示 FEV1 小于 60% 的患者经训练后术后并发症下降幅度反而更高。
Q2:老人、肥胖者如何练?
答:老人可减少每组次数,分多次完成;肥胖者以半卧位为主,避免膈肌受压,必要时使用床边扶手辅助起坐。
Q3:练到什么程度算“合格”?
答:简易指标:一次性吹气球≥10 次,或三球仪抬球维持≥3 秒,咳嗽后听诊肺部湿啰音消失,即可认为训练到位。
七、写在最后
胸外科手术的成功,一半在手术台,一半在术前后的自我管理。把呼吸训练当成每日“刷牙洗脸”一样固定下来,你会发现术后第一次深呼吸不再撕心裂肺,第一次咳嗽也能把痰轻松咳出。请相信,每一次缓慢的吸气和缩唇呼气,都是在为术后的顺畅呼吸储值。祝康复顺利。
(赵艳红 汝州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