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胸腔镜术后总想深呼吸正常吗

2024-07-06 10: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先给出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胸腔镜术后出现“总想深呼吸”的感觉是一种正常、可预期、且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的生理反应。它既不代表手术失败,也不提示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伴随胸痛加剧、呼吸困难或持续加重的憋闷感,那时才需要立即就医。以下内容将帮助你理解这种“深呼吸冲动”从何而来、何时消退、如何缓解,以及怎样自我监测。

二、手术刚结束,胸腔里发生了什么

    胸腔镜虽属微创,但仍需在胸壁上打一到三个小孔,并向胸腔内注入二氧化碳以创造可视空间。术毕,为了排出残余气体并帮助肺复张,医生会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然而,管道本身、肺表面微小损伤、残余气体以及胸膜炎症反应都会刺激胸膜神经末梢,使大脑持续收到“肺没有完全张开”的信号。这个信号被翻译成主观体验,就是“我得再吸一口气,再吸大一点”。因此,术后第一到第三天,频繁的深呼吸冲动最为明显。

三、深呼吸冲动背后的三条生理曲线

1.  神经反射曲线:胸膜牵拉→迷走神经兴奋→呼吸中枢发出“深吸”指令。该反射强度在术后72小时内达到峰值,随后因胸膜逐渐适应而下降。

2.  炎症渗出曲线:术后胸膜表面渗出液在前48小时最多,胸腔负压尚未完全恢复,肺组织贴壁欠佳,患者主观感到“吸不满”。随着渗出液吸收、肺复张完成,这种感觉在5–7天内明显缓解。

3.  疼痛—呼吸抑制曲线:切口疼痛使患者在麻醉清醒后不敢用力呼吸,肺基底段容易出现微小不张;大脑为了补偿潮气量不足,会不断触发深呼吸冲动。当镇痛方案稳定、患者敢于咳嗽和翻身时,这条曲线迅速下降。

四、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

正常的深呼吸冲动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发生在静息或轻微活动时,频率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坐起或下床后减轻;

•  不伴进行性加重的胸痛,疼痛评分多维持在3分以下(10分制);

•  不伴明显气短,指脉氧饱和度≥94%,心率在静息状态下逐步回落;

•  24小时内症状呈波动式,而非持续恶化。

    若深呼吸冲动突然变得急促且无法自控,或合并单侧胸痛放射至肩背、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需警惕肺不张加重、张力性气胸、肺栓塞等急症,应立即呼叫医疗团队。

五、缓解“深呼吸冲动”的四大日常策略

1.  镇痛先行

    有效镇痛是打破“疼痛—浅呼吸—不张—深呼吸冲动”恶性循环的关键。术后24小时内,医生通常会联合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与口服NSAIDs;如果仍感到切口撕裂样疼痛,应主动告知,调整剂量或加用局麻肋间神经阻滞。疼痛控制在2分以下时,患者自然敢于做深呼吸和咳嗽。

2.  训练式呼吸

    在医护指导下进行“缩唇-腹式呼吸”或“三球仪吸气”训练,把“被动深呼吸冲动”转化为“主动可控深呼吸”。每日3–4组,每组10次,可在坐位、站位及行走时交替完成。主动训练能减少无效呼吸次数,降低胸膜刺激。

3.  体位与活动

    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在护士协助下翻身坐起;术后第一天下地行走5–10分钟,之后每天增加50–100步。重力作用帮助残余气体上移,减轻膈肌刺激;同时促进肺基底段扩张,减少微小不张。

4.  环境加湿与气道湿化

    干燥空气会刺激气道黏膜,加重咳嗽和深呼吸冲动。病房内保持50–60%相对湿度,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可降低气道敏感程度。

六、深呼吸冲动何时会消失

•  术后第1–3天:最强,尤其在拔除气管插管后4–8小时。

•  术后第4–5天:随着胸腔引流管拔除、肺复张完全,冲动频率下降50%以上。

•  术后第7–10天:多数患者仅偶尔在深吸气末端感到轻微牵拉,不影响睡眠。

•  术后1个月:深呼吸冲动基本消失;若仍持续,需复查胸片或CT,排除胸膜增厚、残余积液。

七、特殊情况下的深呼吸冲动

1.  肺尖部大泡切除或胸膜固定术后

    由于胸膜摩擦增加,深呼吸冲动可能持续2–3周,但强度逐渐减弱。

2.  同期行肺减容或肺段切除

    剩余肺段需要重新分布通气,患者会经历“代偿性深呼吸期”,通常4周左右稳定。

3.  既往合并焦虑障碍

    焦虑会放大对呼吸节奏的主观关注,使深呼吸冲动频率增加。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正念呼吸或短暂抗焦虑药物干预。

八、出院后自我监测清单

    每日固定时间(建议晨起后)回答以下问题:

•  过去24小时深呼吸冲动是否比前一天减少?

•  深呼吸时胸痛是否≤2分?

•  平地步行100米是否无需停下休息?

•  指尖血氧是否≥94%?

    若连续两天答案均为“是”,可放心继续居家康复;若任一答案为“否”,应联系手术团队或就近复查。

九、给家属的一句话

    深呼吸冲动是胸腔镜术后最普遍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主观体验。家属只需做到两件事:一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定时训练,不因“怕疼”而拒绝深呼吸;二是观察患者表情与指脉氧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胸腔内的每一寸胸膜、每一叶肺,都在悄悄愈合。

十、写在最后

    胸腔镜术后总想深呼吸,本质上是胸膜与大脑之间一次短暂的“误会”。随着肺复张、炎症吸收、疼痛减轻,这种误会会被自然澄清。把深呼吸冲动当作身体发出的“请帮我再扩张一点”的小提示,用科学、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回应它,你会发现:大约一周之后,那种“吸不满”的感觉已经悄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平稳、轻松、无需刻意用力就能完成的每一次呼吸。

(赵艳红 汝州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