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眼睛干涩≠缺水!干眼症分4种类型,乱滴眼药水可能更糟

2024-05-19 16: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不离手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人抱怨眼睛干涩不适。然而,很多人简单地将这种症状归咎于“缺水”,自行购买并频繁使用各种润眼液或人工泪液以求缓解。殊不知,眼睛干涩并非仅仅因为缺水那么简单,它可能是干眼症的表现,而干眼症又分为多种类型,盲目用药不仅无效,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处理干眼问题。

干眼症:不只是缺水那么简单

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其核心在于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虽然水分不足确实是导致干眼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绝非唯一因素。实际上,干眼症的形成还涉及油脂分泌异常、黏蛋白缺乏、炎症反应以及神经调节失衡等多个方面。因此,单纯补充水分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干眼症。

四大类型,各有千秋

1.水液缺乏型干眼症

这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泪液分泌量减少,导致眼球表面得不到足够的润滑和滋养。这类患者确实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泪液等补水产品来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依赖并非最佳解决方案,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泪液分泌功能。

2.蒸发过强型干眼症

与水液缺乏相反,这类干眼是由于泪液蒸发速度过快造成的。常见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他们的油脂分泌不足或质量不佳,无法有效锁住水分,使得泪膜迅速蒸发。对于这类干眼,重点在于恢复和维护睑板腺的正常功能,促进健康油脂的分泌,而非单纯补水。

3.混合型干眼症

顾名思义,这是同时存在水液缺乏和蒸发过强的复杂情况。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机制,既要适量补充水分,又要改善油脂分泌状况,以达到平衡状态。个性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症

较少见但也不容忽视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结膜杯状细胞受损,导致黏蛋白分泌减少。黏蛋白是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角膜上皮的健康至关重要。此类干眼的治疗重点在于修复受损的杯状细胞,增强其分泌功能。

乱滴眼药水的风险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眼药水,许多消费者容易陷入误区,认为只要是标榜“缓解疲劳”、“滋润双眼”的产品就适合自己。然而,不同成分的眼药水针对不同的病因设计,错误选用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含有防腐剂的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角膜;某些血管收缩剂虽能快速减轻红血丝,却可能引起反弹性充血;还有部分药物含有激素成分,不当使用会导致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风险。

正确应对策略

专业诊断:一旦出现持续的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干眼的类型和程度。

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切勿自行随意购买和使用眼药水。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时休息,减少长时间连续用眼;增加环境湿度,避免空调直吹面部;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有助于眼部健康。

物理疗法辅助:如热敷、按摩眼睑边缘以促进睑板腺通畅,或者进行专业的睑板腺理疗等。

眼睛干涩不仅仅是缺水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理机制和多样的病因。正确认识干眼症的不同类型,避免盲目用药,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心灵之窗——眼睛。

(张艳 南阳南石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