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一医学名词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却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面临生命危险。那么,蛛网膜下腔出血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它是否一定是外伤导致的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事实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成因复杂多样,外伤只是其中之一。在众多原因中,动脉瘤破裂是最为常见且重要的一个。动脉瘤,就像是脑血管壁上鼓起的一个薄弱的“小气球”。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坚韧而有弹性,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壁局部会变得薄弱,血液的压力会使这个薄弱部位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当动脉瘤承受不住血压的冲击,或者受到其他刺激时,就可能破裂,导致大量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而一些先天性的因素,可能会使某些人的血管壁本身就比较薄弱,更容易出现动脉瘤。此外,高血压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长期的高血压会不断冲击血管壁,增加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风险。
除了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也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动静脉畸形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了异常的短路通道,这些异常的血管结构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这种疾病常见于青年人,大部分见于小脑幕上,常分布于大脑半球中动脉分布区。
头部外伤虽然也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比如在交通事故、剧烈运动中的意外碰撞,或者从高处跌落等情况下,头部受到强烈撞击,使得脑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引发出血,但它并非是唯一的病因。实际上,外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占总体病发数量的一部分。
还有一些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的原因。比如某些颅内肿瘤,特别是一些血管丰富的肿瘤,可能会因为肿瘤组织的生长、侵犯或者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另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像血液系统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使得出血的风险增加。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情况,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脑血管的压力,从而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其最典型的症状是雷击样头痛,患者常形容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还会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Kernig征和Burdzinski征,其中颈强直最为多见;部分患者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这是急性颅内压升高和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局限性神经功能损伤等症状,腰椎穿刺会呈均匀血性脑脊液表现。
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这些病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先天性血管异常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避免剧烈的头部运动和外伤,以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突然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这种危险的疾病。
(杨光 焦煤中央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