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产后漏尿不是 “正常现象”,科学修复方法看这里

2025-03-26 11: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完孩子后,咳嗽、大笑时总会漏尿,这是不是每个妈妈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 在妇产科门诊,常有产后女性带着这样的困惑咨询。事实上,产后漏尿并非 “正常现象”,而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医学上称为 “压力性尿失禁”。它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健康问题。本文将为你揭开产后漏尿的神秘面纱,提供科学的修复方法。

一、产后漏尿:被误解的 “正常现象”
据统计,我国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 30%-50%,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女性将其视为生育后的 “必然代价”,默默忍受而不愿就医。这种误解往往导致病情拖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从生理角度来看,女性的盆底肌群如同一张 “吊网”,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着尿道的正常关闭功能。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这张 “吊网” 会经历严峻考验:孕期子宫逐渐增大,长期压迫盆底组织,导致肌肉和韧带持续处于拉伸状态;分娩时,盆底肌肉在胎头娩出过程中受到过度牵拉,甚至出现撕裂,弹性和收缩力明显下降。当盆底肌群的支撑力不足时,尿道括约肌的控尿能力减弱,一旦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等),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就会出现不自主的漏尿。

值得注意的是,漏尿的严重程度会随时间推移呈现不同状态。轻度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偶尔漏尿,而重度患者即使日常行走、翻身也会出现漏尿,严重影响社交和心理健康,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产后漏尿的 “幕后推手”
除了怀孕和分娩这两个主要原因,还有多种因素会加重产后漏尿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分娩方式的影响:虽然顺产和剖宫产都会对盆底肌造成影响,但顺产过程中盆底肌受到的直接牵拉和损伤更为明显,尤其是胎儿过大、产程过长、会阴切开或撕裂的产妇,漏尿发生率相对更高。不过,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避免漏尿,孕期子宫对盆底的长期压迫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年龄与生育次数: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盆底组织会自然老化,弹性逐渐下降,而多次生育会使盆底肌反复受损,漏尿的风险和严重程度也会随之增加。

肥胖与慢性疾病:产后体重超标会导致腹压长期升高,持续压迫盆底组织;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会使腹压反复增加,进一步削弱盆底肌的支撑能力,加重漏尿症状。

产后恢复不当:部分女性产后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搬重物),或缺乏正确的盆底肌训练,会影响盆底组织的修复,增加漏尿的可能性。

三、科学修复:从评估到治疗的全流程
产后漏尿的修复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采取阶梯式治疗方案。

(一)早期评估:明确盆底功能状态
产后 42 天是盆底功能评估的黄金时间,建议所有产妇进行专业检查。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盆底肌力检测:通过仪器或手法检查盆底肌的收缩强度、持续时间和疲劳度,判断肌力等级(0-5 级,等级越低说明功能越差)。

盆底超声或 MRI:直观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盆底肌肉的损伤情况,排查是否存在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等合并问题。

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尿道阻力等参数,明确漏尿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基础治疗:盆底肌训练与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轻度漏尿患者,首选盆底肌训练(即凯格尔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

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通过主动收缩盆底肌来增强其力量的训练方法,具体步骤为:

找到盆底肌:可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尿液流动,此时收缩的肌肉即为盆底肌。

正确收缩:保持腹部、臀部和大腿肌肉放松,专注收缩盆底肌,每次收缩 5-10 秒,然后放松 3-5 秒,重复 10-15 次为一组,每天练习 3-4 组。

注意事项:训练时避免憋气或过度用力,循序渐进增加收缩时间和次数。坚持 8-12 周,多数轻度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减轻体重,减少腹压对盆底的压迫。

改善排便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预防便秘,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

避免腹压增加的行为:产后 6 个月内尽量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长时间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定时排尿: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减少漏尿触发因素。

(三)进阶治疗:物理治疗与药物干预
对于中重度漏尿或盆底肌训练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将盆底肌的收缩状态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帮助患者更精准地掌握收缩方法,提高训练效率。

电刺激治疗:利用低频电刺激唤醒受损的盆底肌神经,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通常与生物反馈治疗联合使用,疗程为 4-6 周。

药物治疗:

选择性 α1 受体激动剂:如盐酸米多君,可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提高尿道阻力,减少漏尿。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副作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雌激素治疗:对于绝经后女性,局部应用雌激素可改善尿道黏膜的血液供应和弹性,增强控尿能力,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四)手术治疗:针对严重病例的终极方案
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漏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 “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微创方式将生物材料制成的吊带固定于尿道中段,增强尿道的支撑力,有效率可达 90% 以上。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能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四、预防大于治疗:产后盆底保护要点
产后漏尿的预防应从孕期开始,贯穿整个围产期。

孕期管理:合理控制体重增长(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建议不超过 12.5 公斤),避免胎儿过大;适当进行孕期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的耐受性。

产后护理:顺产产妇注意会阴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和愈合不良;剖宫产产妇在伤口愈合后尽早开始温和的盆底肌训练。

避免过早负重:产后 3 个月内避免提重物、长时间抱孩子,减少盆底肌的负担。

定期复查:即使没有出现漏尿症状,产后女性也应定期进行盆底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总之,产后漏尿不是生育后的 “必经之路”,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正视它、了解它、科学应对它,是每个产后女性的健康必修课。如果正在遭受漏尿的困扰,不妨从今天开始,尝试凯格尔运动,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让身体回归健康状态,重拾自信与舒适的生活。

(李亚南 濮阳惠民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