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不只是控糖!这3个并发症信号要早发现

2025-05-03 19: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被简单等同于“血糖高”,许多患者将控糖视为唯一目标。然而,糖尿病的危害远不止于血糖数值的波动,其最致命的威胁在于长期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一旦出现往往不可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因此,在控糖的同时,警惕并发症的早期信号至关重要。以下三个系统的并发症信号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糖尿病肾病:尿液中的“隐形警报”

肾脏作为人体的“过滤器”,负责排出代谢废物,同时保留有用的蛋白质等物质。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脏微血管,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这就是糖尿病肾病。它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一旦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信号藏在尿液中。健康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而糖尿病患者若肾脏受损,蛋白质会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这种变化早期可能只有通过专业检查(如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才能发现,患者自身通常没有明显感觉。随着病情进展,尿液可能出现泡沫增多(类似啤酒泡沫,且不易消散),这是因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所致。

除了蛋白尿,糖尿病肾病还可能伴随其他表现。比如,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这是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加;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水肿,初期多表现为脚踝、眼睑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此外,肾功能受损还可能导致乏力、食欲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

预防糖尿病肾病,定期检查是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检查,尤其是患病超过5年的患者。同时,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都能有效降低肾脏损伤的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前的“预警信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糖尿病损害的“重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高血糖损伤眼底视网膜的微血管引起的。与肾病类似,早期视网膜病变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信号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波动,比如看东西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这与血糖波动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变化有关;眼前可能出现黑影飘动,像蚊子一样“飞”来“飞”去,医学上称为“飞蚊症”,这是由于眼底出血或渗出物进入玻璃体所致;此外,视野中可能出现缺损,看东西时某个区域出现黑影遮挡,这提示视网膜可能已经出现局部损伤。

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病变会逐渐加重。眼底微血管可能出现血管瘤、出血、渗出,严重时会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突然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患病时间越长,风险越高,无论血糖控制好坏,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控制不佳者进展更快。

保护眼睛,定期眼底检查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若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需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率。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戒烟,都能延缓病变进展。一旦出现上述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早期通过激光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保存视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身体末端的“异常信号”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络”,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并发症,以下肢远端最为常见。它不仅会引起不适,还可能因为感觉减退而导致意外伤害(如烫伤、划伤后不自知),进而引发严重感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信号主要体现在肢体末端。患者可能会出现对称性的手脚麻木、刺痛或烧灼感,尤其是脚趾和手指,这种感觉类似“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夜间或温度升高时可能加重;随着病情发展,感觉会逐渐减退,对疼痛、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泡脚时水太烫也不觉得痛,容易导致烫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肢体无力,表现为走路不稳、脚下有“踩棉花”的感觉,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行走。

除了上述感觉和运动异常,自主神经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其他症状。比如,胃肠道自主神经受损可能导致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受损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来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有效缓解症状、延缓进展。患者日常应注意观察手脚感觉变化,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如针刺觉、温度觉、振动觉检测)。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此外,做好足部护理至关重要,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伤口、水疱,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防止受伤感染。

糖尿病的管理绝不能局限于“控糖”这一个维度,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同样关键。肾脏、眼睛和周围神经是糖尿病最易损伤的靶器官,它们的早期信号虽然隐匿,但只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就能及时捕捉。糖尿病患者应树立“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人生。

(杨金金 伊川县中医院 内五科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