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以临床最常用的BI-RADS分级为核心,结合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为您系统梳理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风险及科学应对策略,帮助您把“看不懂”的B超报告变成“心中有数”的健康指南。
一、乳腺结节≠乳腺癌:先厘清概念
乳腺结节并非疾病名称,而是影像学术语,泛指在超声、钼靶或磁共振检查中发现的局灶性异常回声区。它既可能是充满液体的单纯囊肿,也可能是实性的纤维腺瘤,甚至是早期乳腺癌。根据国内多中心数据,体检发现的乳腺结节中约80%以上为良性病变。
二、BI-RADS分级:国际统一的“风险评分卡”
为了让医生与患者之间对乳腺影像结果有共同语言,美国放射学会制定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该分级已被我国各大医院普遍采用,共分0~6级,级别越高,恶性概率越大,处理策略也相应升级。
1. BI-RADS 0级
信息不完整,需补充钼靶、MRI或其他检查后方可评价。
临床提示:若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显示不清,或触及肿块却超声阴性,常见此级。
2. BI-RADS 1级
乳腺未见异常,恶性风险接近0%。
建议:常规体检即可,每12个月复查一次。
3. BI-RADS 2级
确定为良性病变,如单纯囊肿、典型脂肪瘤、稳定存在的纤维腺瘤。
恶性风险:0%。
建议:无需治疗,6–12个月常规随访。
4. BI-RADS 3级
“大概率良性”,恶性风险<2%。
常见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长轴与皮肤平行、无或少量血流。
处理策略:
首选短期随访,3–6个月复查超声;
若连续2–3次稳定,可延长间隔至12个月;
备孕、焦虑或直径>2 cm者,可在充分知情后行微创切除。
5. BI-RADS 4级
进入“可疑恶性”区间,需活检明确。该级进一步细分为:
4A:低度可疑,恶性概率2%–10%;
4B:中度可疑,恶性概率10%–50%;
4C:高度可疑,恶性概率50%–95%。
超声特征: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丰富等。
处理策略:
首选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NB);
若活检良性,仍需3–6个月复查,观察是否进展。
6. BI-RADS 5级
恶性风险≥95%,典型恶性征象:毛刺状边缘、后方声影、皮肤增厚。
处理策略:尽快完成病理确诊,并行多学科综合治疗讨论。
7. BI-RADS 6级
已通过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影像用于疗效评估或术前定位。
三、如何阅读B超描述中的关键信息
除分级外,报告中的文字描述同样透露风险信号:
1. 形态与边界
规则、椭圆、边界清晰 → 倾向良性;
分叶状、成角、毛刺 → 需警惕恶性。
2. 回声与钙化
无回声区提示囊肿;
低回声实性结节伴簇状微钙化,应提高警觉。
3. 血流信号(CDFI)
无或点状血流 → 多为良性;
丰富、分枝状血流、阻力指数RI>0.65 → 提示恶性可能。
4. 纵横比
纵横比<1(宽>高),多为良性;
纵横比>1(直立生长),恶性概率增加。
四、拿到不同级别报告后该怎么做?
1. 1–2级:安心生活,定期体检即可。
2. 3级:
设定手机提醒,3–6个月复查;
记录月经周期,避免经期前一周复查造成误差;
发现结节快速增大、变硬、皮肤凹陷,立即就诊。
3. 4级及以上:
预约乳腺外科或肿瘤专科门诊;
携带既往全部影像资料,供医生对比;
按医嘱完成穿刺或手术活检,切忌因恐惧拖延。
五、降低乳腺癌风险的日常措施
1. 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夜班。
2. 合理生育与哺乳:足月妊娠及≥12个月哺乳可降低风险。
3. 慎用激素:更年期激素替代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低剂量使用。
4. 定期筛查:
一般风险女性:20–39岁每1–3年临床触诊,40岁以上每年一次超声联合钼靶;
高危人群(家族史、BRCA突变等):提前至25岁,必要时加做MRI。
六、常见疑问一次说清
Q1:结节越大越危险吗?
A:大小并非唯一标准。1 cm的浸润性癌可迅速转移,3 cm的纤维腺瘤亦可长期稳定。形态、边界、钙化、血流等综合评判更可靠。
Q2:钙化一定是癌吗?
A:粗大、弧形钙化多为良性;呈簇状、线样分布的微钙化需警惕。
Q3:穿刺会刺激癌细胞扩散吗?
A:现代空芯针穿刺为微创操作,循证医学证实不会增加转移风险。
Q4:中医按摩、精油疏通能消结节吗?
A:目前无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反而可能延误诊治。
七、总结
乳腺结节是女性一生中最常遇见的“信号灯”,但它并不等于乳腺癌。学会看懂BI-RADS分级、理解B超描述,您就已迈出科学管理的第一步。请记住:
80%以上的结节是良性的;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以上;定期随访、及时活检、规范治疗,是守护乳房健康的三件法宝。
当您再次拿起B超报告,愿您不再慌乱,而是从容地与医生对话,让每一次检查都成为精准、温暖的守护。
(刘黎明 许昌市许昌医院 普通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