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咯血不是小问题!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刻就医

2025-01-09 09: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清晨刷牙时,一口鲜血突然从喉咙涌出;咳嗽数周后,纸巾上出现斑驳的血丝…… 这些看似偶然的咯血症状,往往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在呼吸科门诊,每年都有因忽视咯血延误治疗,最终发展成肺衰竭、大咯血窒息的悲剧案例。事实上,从血丝到鲜血,从偶尔到频发,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暗藏玄机。究竟哪些咯血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健康危机?让我们一起揭开咯血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咯血:区别于呕血的危险信号
许多人混淆咯血与呕血,以为只是 “吐了口血”,却不知两者来源与危险性天差地别。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腔排出,常混有痰液,颜色鲜红或呈泡沫状;而呕血多来自上消化道,血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伴有恶心、上腹痛等症状。简单来说,咯血源自呼吸道,与肺部、支气管息息相关;呕血则与食管、胃等消化系统相关。

咯血的本质是呼吸道黏膜破损或血管破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肺结核、肺癌、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导致肺淤血)。据统计,在我国,肺结核仍是咯血的首要病因,尤其是在老年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群体中;而 40 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出现咯血,肺癌风险显著升高。

二、危险预警:这些症状必须立刻就医
大咯血:生命的红色警报

当 24 小时咯血量超过 500 毫升,或单次咯血量超过 100 毫升时,即进入大咯血范畴。这是最紧急的情况,血液可能迅速堵塞气道,导致窒息死亡。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气促、面色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想象一下,大量血液涌入气道,就像洪水淹没房屋,呼吸通道被迅速占据,氧气无法进入肺部,几分钟内就可能危及生命。曾有一位支气管扩张患者,因忽视前期少量咯血,最终在一次剧烈咳嗽后突发大咯血,虽经全力抢救仍不幸离世。所以,一旦出现大咯血,必须争分夺秒拨打 120,让患者保持头低足高的俯卧位,避免血液倒流入气道。

伴有高热、呼吸困难:感染失控的信号

咯血同时伴有持续高热(体温超过 38.5℃且用药后不退)、严重呼吸困难,说明肺部感染可能已失控。常见于重症肺炎、肺脓肿等疾病,炎症导致肺部组织广泛破坏,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下,感染可能迅速扩散至全身,引发感染性休克。例如,一位因流感继发肺炎的患者,咯血后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到医院时已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经过多日抢救才脱离危险。因此,出现这类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发热门诊或急诊科,进行血常规、胸部 CT 等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抗感染治疗。

长期吸烟者的血丝痰:肺癌的早期警示

对于长期吸烟(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且烟龄超过 20 年)或有二手烟暴露史的人群,即使是偶尔出现的血丝痰也不容忽视。这可能是肺癌细胞侵犯支气管黏膜血管的早期表现。早期肺癌往往症状隐匿,血丝痰可能是唯一线索。有研究表明,约 30% 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为咯血或痰中带血。如果同时伴有体重不明原因下降、持续性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患癌风险更高。建议这类人群一旦发现血丝痰,立即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这是目前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

合并心脏病史:心血管急症的可能

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咯血要警惕心血管急症。以二尖瓣狭窄为例,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到肺泡内引起咯血。这类患者的咯血通常为暗红色,可伴有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这是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所以,有心脏病史的咯血患者应立即前往心内科就诊,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就医后如何应对:检查与治疗全解析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咯血的颜色、量、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肺部和心脏),初步判断咯血原因。随后可能会安排一系列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是基础检查,但对于早期微小病变可能漏诊;胸部 CT 尤其是高分辨率 CT,能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发现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肺血管畸形等病变。

痰液检查:通过痰涂片查找结核菌、癌细胞,或进行痰培养明确感染病原体,指导用药。

支气管镜检查:直接观察气道内情况,可发现支气管内的肿瘤、异物、出血部位,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咯血病因的重要手段。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凝血功能检查能了解患者的止血能力,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

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制定。对于感染引起的咯血,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使用止血药物;肺结核患者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肺癌患者则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咯血,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肺淤血为主。

四、预防咯血:从生活细节做起
虽然咯血病因复杂,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咯血风险;过量饮酒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凝血异常,也应限制。

· 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流感季节接种疫苗,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病史,或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 CT、肺功能等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潜在疾病。

· 控制基础疾病:患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诊,避免病情加重引发咯血。

咯血不是小问题,每一丝血迹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了解咯血的症状特点、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是守护健康的关键。记住,生命没有 “下次注意” 的机会,当咯血出现时,不要犹豫,立刻行动,为自己的健康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刘方方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