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部手术后,为啥要跟“深呼吸”较劲
肺部手术(比如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后,医生和护士总会追着你说“多做深呼吸”。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手术会让肺部像“受了伤的气球”,肺泡容易塌陷,痰液也容易堵在气管里,轻则咳嗽费劲,重则可能引发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
深呼吸就像给肺部“做康复训练”,能帮肺泡重新撑开,让痰液更容易咳出来,还能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别看这个动作简单,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做得对不对,直接影响恢复速度。
二、术后早期:深呼吸要“轻启动”,别用蛮力
刚做完手术,伤口还疼,身体也虚弱,深呼吸不能一上来就“猛吸猛呼”,得像“汽车启动”一样慢慢加速:
1.躺着练:从“腹式呼吸”开始
术后6小时,只要清醒了,就能试着做腹式呼吸:
l 平躺在床上,膝盖稍微弯一点,放松肩膀和肚子;
l 一只手放在胸口,另一只手放在肚脐上;
l 用鼻子慢慢吸气,感觉肚子像小气球一样鼓起来(放在肚脐上的手会被顶起来),胸口尽量别动;
l 吸到一半就停,再用嘴巴轻轻呼气,肚子慢慢瘪下去,呼的时候可以轻轻“哈”一声。
每次做510分钟,每天8-10次,重点是“慢”,让肺部慢慢适应,别让伤口因为用力而疼得更厉害。
2.用“呼吸训练器”帮忙:看小球“指路”
护士可能会给你一个“肺活量训练器”(一根管子里有几个小球),用它练深呼吸更有方向:
l 坐直身体,嘴巴紧紧含住咬嘴;
l 慢慢吸气,尽量让小球升到管子顶端(别太用力,以免牵扯伤口);
l 吸到最大量时,屏住气23秒,再用嘴缓缓呼气。
这个训练能帮你掌握“吸气的深度”,每次练1015下,每天8-10次,小球能升得越来越高,说明肺部功能在恢复。
三、疼痛减轻后:深呼吸要“加量”,兼顾“咳嗽”
伤口不那么疼了(通常术后12天),深呼吸就得“升级”,不光要吸气深,还要能带动咳嗽,把痰排出来:
1.“分段深呼吸”:让肺泡都“动起来”
l 先轻轻吸一小口气,停1秒;
l 再深吸一大口气,感觉空气充满肺部的每个角落(尤其是手术的那一侧);
l 屏住气3秒,然后用嘴巴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呼气,呼到最后可以轻轻咳嗽一声。
这样分阶段吸气,能让平时不容易撑开的小肺泡也“打开”,避免局部塌陷。
2.咳嗽时“护着伤口”,疼得轻还咳得净
l 咳嗽是为了排痰,但扯着伤口咳会很疼,用对姿势能减轻痛苦:
l 咳嗽前,先用双手或枕头轻轻按住伤口(按住的力度以不疼为准);
l 做2次深呼吸,吸到最满时,猛地短促呼气,同时发出“哈”的声音,把痰咳出来;
l 咳完后再慢慢吸气,别让肺部“空着”太久。
按住伤口能减少震动带来的疼痛,也能让咳嗽的力量更集中,痰更容易排出来。
四、下床活动后:深呼吸要“结合运动”,让肺部“动起来”
能下床走路后,深呼吸就不能只躺着练了,得和活动结合起来,让肺部在“动态”中恢复:
1.走路时“有节奏呼吸”:吸2步,呼3步
l 慢慢走路,每走2步用鼻子深吸一口气;
l 再走3步用嘴巴缓缓呼气,呼气时可以稍微弯腰,帮助肺部把气排干净。
走路能促进肺部扩张,配合有节奏的呼吸,能让更多新鲜空气进入肺部,比躺着练效果更好。
2.站着“扩胸呼吸”:打开胸腔,让肺“舒展”
l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l 吸气时,慢慢把双臂向两侧打开(像扩胸运动),胸部随之打开,感觉肺部被撑开;
l 呼气时,双臂慢慢放下,身体稍微前倾,把气呼尽。
这个动作能拉伸胸壁,让手术侧的肺部也能充分扩张,每天做1015次,每次间隔1分钟。
五、这些“坑”别踩:深呼吸不是“越深越好”
很多人觉得“深呼吸就是吸得越深越好”,其实不是,做错了反而影响恢复:
1.别“憋气太久”:小心头晕眼花
吸气后屏住气的时间别超过5秒,尤其术后身体虚弱,憋气太久会让脑部缺氧,导致头晕、心慌,反而得不偿失。
2.别“忍着疼不练”:越不动,恢复越慢
伤口疼是正常的,但因为怕疼就不做深呼吸,会导致肺部扩张不够,痰液堆积,反而可能引发感染,疼得更久。实在疼得厉害,可以告诉护士用点止痛药,趁不疼的时候赶紧练。
3.别“只吸气不呼气”:废气排不干净更麻烦
有些人只注重“吸得多”,却忽略了“呼得净”。呼气不彻底,肺部里的废气排不出去,新鲜空气就进不来,等于白练。呼气时一定要尽量呼到“再也呼不出一点气”为止。
4.别“过度训练”:累了就歇,循序渐进
每天练习的总时间别超过1小时,每次练完如果觉得心慌、出汗、伤口疼加重,就停下来休息,恢复是慢慢积累的,不是一次练够就管用。
六、不同手术,深呼吸的“侧重点”不一样
肺部手术的大小不同,深呼吸的练法也略有差别,得“量体裁衣”:
1.微创小手术(比如肺结节切除):早活动,多走路
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1天就能多下床走路,呼吸训练以“结合活动”为主,不用太刻意追求深度,重点是保持肺部通畅,别让痰液堆积。
2.肺叶切除手术:重点练“手术侧”的扩张
切除一叶肺后,剩下的肺需要更努力工作。练习时可以有意识地“偏向”手术侧吸气,比如左边手术,吸气时想象空气往左边肺部去,配合右侧卧位(躺向没手术的一侧)练习,能帮助手术侧肺部扩张。
3.开胸大手术:从“最小幅度”开始,慢慢加量
伤口大、疼痛明显,初期可以只做“小幅度”的腹式呼吸,哪怕每次只吸一点点,只要坚持,就能慢慢增加深度,别和别人比,自己每天有进步就好。
七、深呼吸的“好搭档”:这些细节能帮上忙
想让深呼吸的效果更好,得配合一些小细节,就像给肺部“搭个帮手”:
1.多喝水:让痰变稀,更容易咳出来
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根据医生建议调整),保持呼吸道湿润,痰液就不会太黏稠,深呼吸后咳嗽时,痰能更轻松地排出来。
2.定时翻身:别让肺部“某一侧睡扁了”
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尤其是手术侧的身体,可以稍微垫高一点,让这一侧的肺部也能接触到更多空气,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肺泡塌陷。
3.环境要“干净湿润”:别刺激肺部
房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如果空气干燥(比如开空调时),可以放个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60%,干燥的空气会刺激气管,让咳嗽加重,影响深呼吸。
这些细节看起来简单,却能让肺部在更舒适的环境里恢复,和深呼吸训练相辅相成。
八、练到啥程度算“合格”?看这几个信号
不用天天盯着“练了多少次”,身体会告诉你深呼吸有没有效果:
1.咳嗽轻松了:痰能自己咳出来,不用费劲
刚开始可能咳不出痰,或咳的时候很疼,练一段时间后,能感觉到痰在喉咙口,轻轻一咳就出来,说明肺部功能在恢复。
2.呼吸顺畅了:不憋气,活动时不喘
原来稍微动一下就喘,现在走路、吃饭时呼吸平稳,不会觉得“气不够用”,说明肺部能吸入足够的氧气,满足身体需求。
3.体温正常了:没发烧,说明没感染
肺部扩张好了,痰液排干净了,就不容易引发肺炎,体温会保持正常(3637.2℃),这是恢复顺利的重要信号。
肺部手术后的深呼吸,不是简单的“吸气呼气”,而是给肺部“量身定制”的康复训练——从术后早期的轻启动,到结合活动的加量练习,每个阶段都有讲究。
别小看这个动作,它能帮你撑开塌陷的肺泡,排净堆积的痰液,让肺部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记住,练的时候别贪多、别用蛮力,循序渐进,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就能让肺部恢复得又快又好,早日摆脱术后不适,回归正常生活。
(张婷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胸外科/心血管外科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