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这几个用药细节千万不能忽视!

2025-07-03 14: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精心护理。居家护理期间,用药环节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病情的稳定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许多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看似微小的细节疏忽,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以下这些用药细节,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高度重视。

一、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调整用药
冠心病的治疗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的,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剂量和使用频率,擅自调整用药是居家护理中的大忌。

部分患者在感觉病情有所好转后,会自行减少药量,甚至停药。他们认为 “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冠心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急性发作,即使症状缓解,也不意味着可以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例如,长期服用的 β 受体阻滞剂,若突然停药,可能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

还有些患者会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换药。不同的冠心病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自行换药可能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将他汀类药物换成其他降脂药,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风险。

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停药或换药。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或有其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二、准确掌握药物服用时间
药物的服用时间对疗效有着重要影响,冠心病患者需准确掌握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以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普通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而肠溶阿司匹林具有特殊的肠溶包衣,饭前服用可使药物快速通过胃到达肠道,避免在胃内溶解,降低胃肠道刺激。

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脂,由于胆固醇在夜间合成较为旺盛,因此他汀类药物通常建议在睡前服用,以更好地发挥降脂作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其服用时间需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调整。一般来说,建议在早晨起床后服用,以便更好地控制白天的血压和心率。但对于一些夜间血压或心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调整为晚上服用。

此外,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在心绞痛发作时需立即舌下含服,而预防性服用时则需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服用。患者应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可以设置闹钟、使用药盒等方式提醒自己,避免漏服或误服。

三、妥善保存药物,确保药效稳定
药物的保存条件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时,需妥善保存各类药物。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保存要求,大多数药物需要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保存,温度一般控制在 10-30℃。硝酸甘油是一种对光和热敏感的药物,遇光或受热后容易分解失效,因此应避光、密封保存,可放在棕色瓶中,并存放在阴凉处,避免暴晒和高温。

胰岛素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胰岛素需要冷藏保存(2-8℃),但要注意不能冷冻,冷冻后的胰岛素会失去药效。使用中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不超过 30℃)保存 28 天左右,无需放回冰箱,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药物应放在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地方,防止误服。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定期检查药箱,及时清理过期药物。过期药物不仅可能失去药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服用后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另外,药物的包装也很重要,不要将药物随意倒入其他容器中,以免混淆或失去原有的保护作用。如果药物的包装破损,应及时更换或咨询医生是否还能服用。

四、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冠心病患者服用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居家护理时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医生。

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等症状。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应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同时开具胃黏膜保护剂。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肌肉疼痛、乏力等情况,定期(一般每 3-6 个月)检查肝功能。如果出现肌肉疼痛明显或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β 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乏力、手脚冰凉等不良反应。患者在服用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如心率低于 60 次 / 分或血压过低,应及时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剂量。

硝酸酯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头晕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通常在用药初期较为明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能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应及时告知医生。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记录自己的身体反应,包括出现的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等,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患者若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可能会与冠心病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例如,硝苯地平(一种降压药)与 β 受体阻滞剂合用,可能会导致血压过低;降糖药与某些冠心病药物合用,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

此外,一些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也可能与冠心病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甘草类中药可能会影响降压药的疗效;银杏叶提取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合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患者在服用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同时服用,避免自行用药。同时,患者不要随意听信偏方或广告,盲目服用所谓的 “特效药物” 或保健品。

六、特殊情况的用药处理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突发疾病、手术、妊娠等,冠心病患者的用药需要进行调整,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冠心病病史和用药情况。

当患者突发其他疾病需要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所服药物与冠心病治疗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影响病情。

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应在手术前告知医生自己的冠心病病史和目前服用的药物,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药以及停药的时间。

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在妊娠或哺乳期,用药需要更加谨慎。许多冠心病治疗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妊娠或哺乳前应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妊娠、哺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中的用药细节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及家属应充分认识到这些细节的重要性,严格遵医嘱用药,准确掌握药物服用时间,妥善保存药物,关注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妥善处理特殊情况下的用药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鲁秀菊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 心血管内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