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知道,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它就像一个潜伏的“沉默杀手”,可能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可以说是一人中风全家发疯。如何远离“沉默杀手”,让健康不再“卒”不及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吧。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就是脑血管突然爆了或者堵了,血液进不了大脑,导致大脑受伤的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如何预防是关键。
首先可以进行自我评估中风风险:以下8项中,您占了几项呢?
脑中风的预防体系有哪些?
一、远离脑卒中,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1. 科学饮食:推荐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2. 适量运动戒久坐:运动可以增加耗能,消除脂肪,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推荐每周3-4天、每天至少4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以下午四点~五点为佳。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前,应考虑自己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订运动方案。
3. 戒烟限酒:吸烟是除了疾病以外,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提高血栓的发生概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饮酒量为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白酒75ml或50度白酒50ml。
4. 情绪稳定,规律睡眠:情绪变化易引起血压骤升,大喜大悲、与人争吵等都易引发脑卒中。学会识别情绪,管理情绪,做到小事不争吵,大事不烦恼,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血压、血糖稳定,改善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二、控制基础疾病,减少中风风险
1. 脑卒中与高血压:70%的脑卒中患者都患有高血压。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可加快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不能私自停药。普通高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人(年龄>65岁)收缩压一般应降至150mmHg以下,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警惕清晨时刻,每天6~10点是脑卒中发生的高危时刻,建议睡醒后不要着急起床;气温骤降时注意保暖;排便不能太用力。
2. 脑卒中与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同时会增加血液粘稠度,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中风风险。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吃药,定期监测血糖,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
3. 脑卒中与高血脂:单纯血脂升高不易被发现,但危害较大,被喻为“无声的杀手”。低密度脂蛋白(LDL)应低于2.6 mmol/L;
4. 脑卒中与心房颤动:
三、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中风苗头
1. 筛查策略: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筛查血管功能,早发现可降低30%以上中风风险。
2. 筛查关键指标:①基础检查:血压(每月1次高血压者)、空腹血糖(40岁起定期测)、血脂(40岁后每年1次);②血管评估:颈动脉超声(查斑块)TCD(颅内血流监测)CTA/MRA(精确血管成像)。③心脏检查:心电图筛查房颤。
四、加强预警识别(快速识别):牢记“中风120”口诀,熟悉“BE FAST”(要快)口诀。
"中风120"口诀:✅ 1看脸不对称✅ 2查手臂单侧无力✅ 0(聆)听说话不清
BE FAST是卒中简易识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B(Balance,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脸):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手背):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言语):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时间):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出现上述症状时,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五、积极救治与康复
1. 争分夺秒脑重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一般为发病后发生后4.5~6小时内,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溶栓、取栓治疗等治疗,能最大程度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1. 积极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抓住康复黄金时期即发病后3个月,注意康复个体化、早期、持续、适度、全面等。
2. 定期复查防复发: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结语
生命只有一次,卒中可防可控,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病,识别预警信号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远离“沉默杀手”,让健康不再“卒”不及防!
(王彦杰 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经)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