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自发性气胸?预防复发有妙招

2025-08-12 13: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在剧烈咳嗽、搬重物甚至安静休息时,突然出现胸口剧痛、呼吸困难,送医后被诊断为“自发性气胸”?这种看似突发的肺部急症,其实并非毫无征兆。据临床数据显示,自发性气胸在青少年和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瘦高体型的男性,复发率可达30%-50%。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能帮助我们有效降低风险。

一、什么是自发性气胸?从肺部结构说起

自发性气胸的本质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没有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部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升高,压迫肺组织使其萎缩,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胸膜腔的“正常状态”

我们的肺位于胸腔内,肺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膜(脏层胸膜),胸腔内壁也有一层薄膜(壁层胸膜),两层胸膜之间的空隙就是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是负压(低于大气压),这种负压能让肺保持膨胀状态,帮助气体交换。当肺组织破裂,空气漏入胸膜腔,负压消失甚至变成正压,肺就会像被扎破的气球一样“瘪掉”,影响呼吸功能。

二、为什么会得自发性气胸?这几类人风险更高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并非偶然,其背后与肺部结构异常、生活习惯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1.肺大疱破裂:最主要的“元凶”

肺大疱是指肺组织内形成的含气囊腔,就像肺里长了一个“薄弱的气球”。它的壁非常薄,一旦受到压力冲击(如咳嗽、大笑、剧烈运动)就容易破裂,导致空气进入胸膜腔。

哪些人容易长肺大疱?

瘦高体型的青少年或年轻人:这类人群胸廓生长速度快于肺组织,肺组织被牵拉,容易在肺尖部形成肺大疱;

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肺组织,导致肺泡壁弹性下降,容易融合成肺大疱;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结核等,反复的炎症刺激会破坏肺泡结构,形成肺大疱。

2.肺部基础疾病:增加破裂风险

除了肺大疱,一些肺部疾病会直接导致肺组织脆性增加,诱发自发性气胸:

肺炎、肺脓肿:炎症会使肺组织充血、水肿,局部组织变脆,容易破裂;

肺纤维化:肺部组织因长期损伤而纤维化,弹性减退,可能在轻微外力下破裂;

肺部肿瘤:肿瘤侵犯肺组织和胸膜时,也可能引起气胸,但相对少见。

3.诱发因素:这些行为可能“引爆”气胸

即使肺部存在潜在问题,自发性气胸的发作往往需要“诱因”。临床中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

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篮球、举重等,瞬间增加胸腔压力;

屏气或用力动作:如搬重物、排便用力、剧烈咳嗽或打喷嚏;

突然的温度变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气道收缩,间接增加胸腔压力;

情绪激动:大笑、大哭时呼吸节奏紊乱,可能诱发破裂。

少数患者甚至在安静休息或睡眠中发病,这与肺大疱本身的不稳定性有关。

三、自发性气胸有哪些症状?早发现能救命

自发性气胸的症状轻重取决于气体进入胸膜腔的速度和量,以及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典型表现包括:

1.突发胸痛

这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为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疼痛部位通常与气胸发生的位置一致(如左侧气胸表现为左胸疼痛)。疼痛可能在深呼吸、咳嗽或改变体位时加重。

2.呼吸困难

气体压迫肺组织后,肺无法正常膨胀,导致呼吸困难。如果是少量气胸(肺压缩<30%),可能仅在活动后感到气短;若大量气胸(肺压缩>50%),即使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无法平躺,必须坐着喘气)。

3.其他伴随症状

刺激性咳嗽:胸膜受气体刺激,可能出现干咳;

全身症状:严重气胸可能导致缺氧,出现头晕、乏力、口唇发绀(青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特别提醒: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多为单侧,而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双侧气胸,症状更严重,需立即就医。

四、得了自发性气胸该如何治疗?根据病情选方案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气胸量和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适用于少量气胸

如果气胸量少(肺压缩<20%),且患者症状轻微、无基础肺部疾病,可采取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肺部负担;

吸氧: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提高胸膜腔内氧气浓度,促进气体吸收(吸氧可使气胸吸收速度加快3-4倍);

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胸片,监测气胸吸收情况,一般1-2周可自行吸收。

2.排气治疗:排出胸腔内气体

当气胸量较大(肺压缩>20%)或症状明显时,需要通过医学手段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

胸腔穿刺抽气:用针头经皮肤刺入胸膜腔,抽出气体,缓解压迫;适用于少量至中量气胸,操作简单但可能需要多次抽气;

胸腔闭式引流:在胸部插入一根引流管,连接闭式引流瓶,利用负压持续排出气体,促进肺复张;适用于中量至大量气胸,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

3.手术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每年≥2次)、肺大疱明显或首次发作但从事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的患者,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从根源上消除肺大疱,降低复发风险。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是胸腔镜微创手术,通过在胸壁打1-3个小孔,切除或结扎肺大疱,并进行胸膜固定(在胸膜表面造成轻微粘连,防止气体再次积聚)。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可降至5%以下。

五、预防自发性气胸复发,做好这6点是关键

自发性气胸的复发率较高,尤其是首次发作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30%。做好以下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1.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

术后3个月内避免跑步、打篮球、举重、俯卧撑等剧烈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

日常生活中避免突然用力,如搬重物、长时间屏气(包括吹奏乐器、潜水等),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可多吃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2.积极管理肺部健康

戒烟:吸烟是肺大疱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戒烟能显著降低气胸复发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有哮喘、COPD等肺部疾病的患者,需规范用药,避免病情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咳嗽、喘息可能诱发气胸);

预防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等感染会引起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肺大疱破裂。平时注意保暖,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3.调整生活习惯,减少诱因

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呼吸道;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笑、大哭等极端情绪,减少呼吸节奏紊乱;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肺部抵抗力。

4.瘦高体型者注意“增重”

瘦高体型(尤其是BMI<18.5的青少年男性)是自发性气胸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体重,通过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和温和运动(如游泳)增加肌肉量,减少胸廓与肺组织的牵拉。

5.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

首次发作后,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在1-3个月内复查胸片,观察肺部恢复情况;

有肺大疱病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CT,监测肺大疱变化,及时发现新的病变。

6.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自救

如果曾患自发性气胸,再次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镇静,采取半卧位(上身稍高),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试图深呼吸或用力咳嗽,以免加重病情。

结语:科学应对,让肺部“远离破口”

自发性气胸虽然突发,但并非不可预防。了解其发病原因——尤其是肺大疱的潜在风险,避开剧烈运动、过度用力等诱因,积极管理肺部健康,能有效降低发病和复发概率。

对于曾患病的人来说,不必过度焦虑,只要遵循医生指导,做好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多数人能恢复正常生活。记住,肺部健康需要长期呵护,远离危险因素,才能让呼吸更顺畅、更安心。

(王立君 浚县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