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血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是绝症,无法治愈。但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这种观念早已过时。如今,白血病的治疗手段和疗效都有了巨大进步,许多患者不仅能够长期生存,甚至实现完全治愈。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白血病的新认知、治疗突破和康复希望。
一、白血病是什么?别被名字吓倒
白血病是一类源自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异常增殖的“白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和身体各个器官,影响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根据病程进展速度和细胞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最常见,但成人也会发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见于成年人,发病急、进展快。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多在中年人群,病程相对缓慢。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于老年人,进展慢。
关键提醒:白血病并非“一刀切”的绝症,每种类型的病程、预后、治疗策略差别很大。
二、为什么过去被视为绝症?
几十年前,白血病几乎意味着生存期短、治愈率低,原因主要有:
缺乏有效药物:化疗药物有限,副作用大,长期疗效差。
诊断技术落后:无法精准分型,导致用药不够针对性。
并发症威胁大:感染、出血、贫血等问题常致命。
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白血病治疗已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治疗进展大揭秘
1.靶向治疗——精准“狙击”癌细胞
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为例,过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5年,而自从伊马替尼(Gleevec)等靶向药物出现后,CML已成为一种可长期控制、接近慢性病的疾病,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停药。
原理:靶向药物能精准阻断癌细胞生长所依赖的特定信号通路,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优势:副作用相对轻,疗效持久。
2.免疫治疗——让身体自己“反击”
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让复发难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过程: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实验室中“改造”它们,让其能识别并杀死白血病细胞,再回输到体内。
成效:部分患者实现完全缓解,即便病情极为凶险。
挑战:费用高、副作用需严密监控,但技术正不断优化。
3.化疗与支持治疗更精准
传统化疗依旧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如今配合靶向药、免疫治疗、感染控制和输血支持,整体安全性和有效率显著提升。
4.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启造血系统
对于高危或复发患者,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的重要手段。通过用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替换患者的异常造血系统,可以从根本上清除白血病细胞。
关键因素:供者配型、移植后感染防控、排异反应管理。
效果:适合人群中,治愈率可达50%~70%以上。
四、白血病=慢性病?部分患者已实现
对于CML等部分类型,患者只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就能像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控制病情。
10年前,CML五年生存率约为30%,如今已超过9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总体治愈率也可达80%~90%。
这意味着,白血病并不等于“判死刑”,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治疗获得长期生存甚至康复。
五、早期发现很重要
白血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容易与感冒、贫血混淆,包括:
持续发热、乏力
面色苍白、频繁出血点或瘀斑
容易感染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或出血,应及时做血常规和骨髓检查。
六、患者生活管理与康复建议
规律复诊:定期做血常规、骨髓或分子学检测,监测病情。
饮食均衡:高蛋白、充足蔬果,避免生食和不洁食物。
防感染:减少去人群密集处,注意手卫生。
心理支持:积极心态对免疫和康复非常重要。
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七、未来的希望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更新一代CAR-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等新疗法的发展,白血病治疗正向着高效、低毒、可负担的方向迈进。未来,“白血病”可能会彻底告别“绝症”的标签。
结语
白血病并不是绝症,至少在今天的医学条件下,它有很大的治愈或长期生存机会。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精准诊断、科学治疗和持续管理。只要走在正确的治疗道路上,许多患者都可以迎来新的生活篇章。
(秦凡 南阳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