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下肢静脉血栓会“要命”?滤器+抽栓+中医如何筑起三道防线?

2025-05-13 17: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下肢静脉就像一条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负责将下肢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然而,当这条“交通要道”出现血栓这个“路障”时,不仅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回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那么,下肢静脉血栓究竟有多危险?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由滤器、抽栓和中医组成的三道防线。

一、下肢静脉血栓:隐匿的“健康杀手”
1.血栓形成的原因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如久坐、久卧,会使下肢肌肉收缩减少,血液流动缓慢,就像河水流动变缓时容易沉积泥沙一样,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也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另外,血管内皮损伤也是重要原因,比如外伤、手术、静脉曲张等,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使下方的胶原纤维暴露,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从而引发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同样不可忽视,一些疾病如恶性肿瘤、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等,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致命并发症——肺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肺栓塞。当下肢静脉内的血栓脱落,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右心,然后被泵入肺动脉。如果血栓较大,堵塞了肺动脉的主干或其主要分支,就会严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猝死。据统计,肺栓塞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发病后的1 - 2小时内,若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二、第一道防线:滤器——拦截脱落的“逃兵”
1.滤器的作用原理
下腔静脉滤器就像一个安装在人体下腔静脉这个“大管道”中的“安全网”。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从下肢静脉脱落的血栓,防止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从而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当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且有较高的肺栓塞风险,但又不能进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失败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2.滤器的类型与放置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下腔静脉滤器有永久性滤器和可回收滤器两种类型。永久性滤器一旦放置,就会长期留在体内;而可回收滤器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血栓风险降低,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将其取出。放置滤器通常采用介入的方法,医生会在患者的局部麻醉下,通过皮肤穿刺股静脉或颈静脉,将滤器通过导管输送到下腔静脉的合适位置并释放。整个过程创伤小、恢复快,一般在术后几个小时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

3.滤器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虽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滤器本身可能会引起下腔静脉穿孔、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且放置滤器后并不能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下肢的症状可能仍然存在。因此,放置滤器只是预防肺栓塞的临时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消除下肢静脉血栓。同时,放置可回收滤器的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取出滤器。

三、第二道防线:抽栓——清除血栓的“主力军”
1.抽栓手术的方法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是目前常用的抽栓手术方法。它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通过皮肤穿刺血管,将血栓清除装置的导管插入到血栓所在的静脉内。然后,利用装置产生的机械力量,如旋转、抽吸等,将血栓破碎并吸出体外。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直接清除下肢静脉内的大量血栓,迅速恢复静脉的通畅性,改善下肢的血液回流,缓解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2.抽栓手术的适应证与优势
抽栓手术主要适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尤其是那些血栓负荷较大、症状严重的患者。与传统的抗凝、溶栓治疗相比,抽栓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快速清除血栓,减少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如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而且,抽栓手术不需要长时间使用溶栓药物,降低了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3.抽栓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抽栓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同时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为了防止血栓再次形成,患者还需要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在康复方面,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下肢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下肢功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四、第三道防线:中医——调理身体的“辅助卫士”
1.中医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下肢静脉血栓属于“脉痹”“股肿”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所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当人体受到外伤、久病体虚、情志失调等因素影响时,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形成瘀血,阻塞下肢静脉,引发疾病。

2.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主要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栓的吸收和消散。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可以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外治方法。中药外敷可以将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下肢肿胀疼痛的部位,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针灸和推拿则可以刺激下肢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

3.中医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具有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等优势。它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本身,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复发。但是,中医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而且,中医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患者需要有耐心,坚持治疗。同时,在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时,患者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中医师,避免因治疗不当而延误病情。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滤器、抽栓和中医组成的三道防线,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在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李伟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