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新曙光

2025-04-28 11: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心血管疾病的领域中,心脏瓣膜病犹如一片阴霾,笼罩着众多患者的健康与生活。尤其是主动脉瓣病变,曾让许多患者陷入困境,传统开胸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因其创伤大、恢复慢且并发症风险高,使不少高龄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望而却步。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出现,宛如一道穿透云层的曙光,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生机。

TAVR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股动脉或其他血管途径,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并进行精准释放,从而替代原有功能失常的瓣膜。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程度。无需锯开胸骨、切开心脏,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年老体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接受有效治疗的可能,不再因难以承受开放性手术的巨大打击而被拒之于救治门外。

从操作过程来看,该技术依托先进的影像学引导系统和精细的器械设计得以实现。医生在导管室中,借助 X 线、超声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如同导航一般准确地操控着导丝、鞘管及装载着人工瓣膜的支架系统。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人工瓣膜在预定位置顺利展开并锚定,瞬间恢复正常的血流通道。整个过程犹如一场精密的微观手术,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高度的专业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临床实践证明,TAVR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许多曾经饱受呼吸困难、心绞痛折磨的患者,在术后能够自由地进行日常活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甚至部分患者还可以重拾一些轻度的运动爱好。他们不再频繁住院治疗心力衰竭等相关并发症,家庭负担也随之减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TAVR的远期疗效也逐渐显现出令人鼓舞的趋势。研究数据显示,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传统手术相当,并且具有更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当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TAVR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在适应证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主要适用于高风险或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群体;此外,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如瓣周漏、传导阻滞等偶尔也会发生,但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操作规范的优化,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无疑是心脏瓣膜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以微创、高效的特点,为广大患者开辟了一条通往康复的新道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医学界也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项技术,使其更加安全、可靠、普及化,真正成为照亮心脏瓣膜病患者前行之路的永恒曙光。

(朱效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