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秘TAVR如何让心脏瓣膜“焕然一新”,告别主动脉瓣反流?

2025-01-28 08: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是一项革命性的心脏手术技术,专为那些不适合传统开胸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设计。TAVR通过微创方式,将一个人工心脏瓣膜通过血管送入心脏,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从而有效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将深入探讨TAVR的工作原理、适应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以及这一技术的革新进展,揭秘如何让心脏瓣膜“焕然一新”,告别主动脉瓣反流。

一、TAVR的工作原理

TAVR利用导管技术,通过股动脉(大腿处的动脉)或其他大血管,将一个折叠好的人工心脏瓣膜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在X光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瓣膜被精确定位后,通过气囊扩张或自膨胀机制展开,牢固地固定在主动脉瓣环上,替代病变的瓣膜,恢复正常的瓣膜功能,有效阻止血液反流,确保心脏泵血效率。

二、TAVR的适应症

TAVR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群体: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特别是高龄、有严重合并症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主动脉瓣反流:虽然TAVR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狭窄,但随着技术进步,也开始应用于特定类型的反流病例。

手术禁忌症:由于身体状况原因,无法接受传统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

三、TAVR手术过程

术前准备: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血管条件、肾功能等,制定个性化手术计划。

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加镇静,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舒适与安全。

血管通路建立:通过股动脉或心尖处肋间的小切口建立血管通路,引入导管系统。

瓣膜输送与定位:在X光和超声引导下,将瓣膜系统精确送至主动脉瓣位置。

瓣膜释放:一旦瓣膜到达预定位置,通过气囊膨胀或瓣膜自膨胀机制展开瓣膜,替换病变瓣膜。

术后监测: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密切监测,确保心脏功能稳定,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密切监测:术后几天内,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瓣膜功能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疼痛管理:采用药物治疗缓解手术部位疼痛,促进患者舒适。

活动指导: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身体康复。

药物治疗:继续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保护新瓣膜。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评估瓣膜功能及心脏状况。

五、TAVR技术的革新进展

新一代瓣膜设计:更耐用、更贴合人体工学的人工瓣膜,减少瓣膜衰败和并发症风险。

更小的输送系统:随着技术进步,瓣膜输送系统越来越小,使得更多患者,包括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也能接受TAVR治疗。

经心尖途径:对于不适合经股动脉途径的患者,经心尖(通过肋间小切口进入心脏)成为另一种有效选择。

机器人辅助TAVR:利用机器人技术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风险。

长期随访数据:随着TAVR技术的广泛应用,长期随访数据不断丰富,为优化手术策略、提高患者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六、结语

TAVR技术的出现,为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通过微创方式,TAVR能够有效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显著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TAVR将继续在心脏瓣膜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而言,TAVR无疑是告别主动脉瓣反流、重获心脏健康的有效选择。

(程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