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冠状动脉这条为心肌供血的“生命之河”因粥样硬化逐渐狭窄甚至阻塞时,心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便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状况。此时,医学上有一种精妙的解决方案——冠脉搭桥手术,它如同在堵塞的河道旁开辟新的水渠,让血液重新畅流,为疲惫的心脏注入生机。
所谓冠脉搭桥术,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核心原理是绕过病变严重的冠状动脉段,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血管作为“心桥”,一端连接主动脉,另一端接到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的通畅血管上。这样,富含氧气与营养的血液就能通过这座人工搭建的“心桥”,直接滋养那些因缺血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并降低猝死风险。常用的“建筑材料”(移植物)包括下肢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或桡动脉等,这些自体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通畅率。
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接受此手术。通常,当多支冠状动脉存在弥漫性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或者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时,医生才会建议进行搭桥手术。术前评估极为严谨,涵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多项检查,以精准定位病灶位置与范围;同时考量患者的年龄、体质、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室里,外科团队根据患者差异,采用非停跳或停跳(借助体外循环机暂时替代心肺功能)冠脉搭桥术,在显微镜下精细吻合血管,每一针缝线都关乎手术效果。
任何医疗手段皆有两面性。搭桥手术虽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但也伴随着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心律失常乃至移植物闭塞等问题。因此,术后管理至关重要。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复查,监测桥血管通畅情况;调整生活方式更是关键一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这些都是维持“心桥”长久使用的基石。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适也不容忽视,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更快恢复。
现代心血管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微创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搭桥手术可通过小切口完成,减少了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辅助系统更让操作精度迈向新高度。然而,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预防始终是最好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期筛查干预危险因素,才是守护心脏健康的不二法门。
冠脉搭桥手术宛如一场精心策划的生命救援行动,它不仅是医学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更是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武器。当我们理解了这项技术的奥秘,便能更加珍惜每一次心跳的力量,也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生命的希望之路。毕竟,真正的健康桥梁,始于日常点滴的自我呵护,成于医患同心的共同守护。
(朱效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