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搭桥”不是真的建桥!带你看懂冠脉支架和旁路手术

2025-05-11 18: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你听到医生说需要给心脏做“搭桥”时,可千万别以为是要在心脏上造座微型彩虹桥——这里的“桥”,其实是救命的通道!“搭桥”和“支架”手术都是救治冠心病的方法,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两种手术的神秘面纱。

血管堵塞就像水管堵住了

我们的心脏好比一台永不停歇的水泵,而冠状动脉就是给水泵输送燃料(血液)的主干道。当这些管道因斑块堆积逐渐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时,心肌就会像缺水的庄稼般枯萎坏死。这时候就需要人工干预来重建血流通路了。目前主流方案主要有两种:金属支架撑开血管、取自身血管搭建新路线。

微创先锋:冠脉支架术

想象一下疏通下水道的过程——医生通过手腕或大腿处血管穿刺送入细长导管,顺着血液循环路径精准抵达病变部位。然后像撑雨伞那样展开特制的金属网架,把狭窄段强力撑开。现代支架多采用可降解药物涂层设计,既能防止再次堵塞,又能随时间慢慢融入血管壁。整个过程通常只需局部麻醉,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特别适合单处病灶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

外科经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支架手术是把狭窄的血管撑起来,搭桥手术是用自身血管像架桥一样跨过狭窄段,恢复远端血供。外科团队会截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作为“建筑材料”,一端连接主动脉这个主水源,另一端绕过堵塞区域接到远端通畅的血管上。就像在立交桥上开辟新车道,让血液绕开拥堵路段顺畅通行。这种方案尤其适合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合并症等复杂情况,虽然创伤稍大但远期效果更持久。

选哪个?

临床决策绝非拍脑袋决定。年轻患者若仅有单处短段狭窄,首选支架植入;而高龄老人伴有多部位严重钙化时,传统搭桥反而更安全有效。随着医学进步,杂交手术室里还能实现“双管齐下”,既放支架又做局部搭桥。最新研究显示,某些特定类型的三支病变采用药物球囊扩张联合功能性检测指导的治疗策略,五年生存率已媲美传统手术。

破除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装了支架就万事大吉”。实际上术后必须严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一年,并终身服用降脂药控制斑块进展。就像修好的水管仍要定期清理水垢,否则早晚会再次淤塞。

误区二:“搭桥用的是别人家的血管”。其实所有移植材料都来自患者自身,身体不会排异。常用的乳内动脉甚至有“活着的管道”之称,长期通畅率高。

误区三:“手术风险高得可怕”。在大型心脏疾病专科医院,单纯搭桥手术死亡率已低于1%,多数并发症通过规范围术期管理都可有效预防。

术后生活指南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戒烟限酒都是铁律。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配合心脏康复师制定的个性化训练计划。饮食遵循“地中海模式”,多吃深海鱼类、坚果和色彩丰富的蔬果。定期复查不仅要监测血压血脂,更要通过负荷试验评估心肌供血改善情况。记住,最好的支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恐惧未知到科学应对,现代心血管医学早已为我们准备了完备的解决方案。下次再听到“心脏搭桥”这个词时,您不妨笑着对医生说:“我懂的,这是给我的生命通道做维护保养呢!”

(裴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医心血管外科五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