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吃药凭经验?这些 “想当然” 的用药习惯可能害了你​

2020-08-13 12: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上次感冒吃这个药管用,这次还吃”“说明书太复杂,按上次剂量吃”……生活中,这类用药“经验论”很常见。很多人凭模糊记忆或他人推荐自行用药,却不知这些“想当然”的习惯藏着健康风险。药物是双刃剑,用对治病,用错可能加重病情、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一、“别人吃着管用,我也试试”:忽视个体差异的用药陷阱​

老王用硝苯地平控血压效果好,推荐给老李,老李却出现严重水肿和头痛。只因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

“跟风用药”很普遍,但每个人体质、病情、肝肾功能不同,对药物反应各异。青霉素可致过敏者休克;风寒感冒用风热感冒药可能加重症状。​

年龄、体重、合并疾病也影响药效。儿童需按体重算剂量,成人“半片”可能对儿童过量;肝肾功能不全者用经肝肾代谢的药,可能因排泄慢致中毒。用药无“通用模板”,需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二、“症状缓解就停药,省得浪费”:疗程不足的隐形风险​

“吃三天退烧药,体温正常就停药”,这种“见好就收”可能让病情反复。感染性疾病需足够疗程抗生素杀灭病菌,疗程不足会使残留病菌耐药,增加治疗难度。​

肺结核患者需服药6-12个月,中途停药易复发且可能耐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擅自停药,可能致血压、血糖骤升,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中药也需按疗程服用,如治慢性肝炎的方剂,未按疗程吃可能迁延不愈。是否停药应遵医嘱,即使症状消失,也可能需巩固治疗。

三、“多药同服好得快”:忽视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行为​

张先生同时吃三种感冒药,因都含对乙酰氨基酚,叠加过量伤肝,出现头晕、恶心。​

“多药同服”易引发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或增毒,如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也可能冲突,如维生素E与抗凝药同服会增强抗凝效果。服多种药前,需告知医生正在用的所有药。​

用茶水、果汁、牛奶送药错误,会影响药效,应用温水送服。

牛奶钙与四环素形成沉淀降药效。应用温水送服,除非医生特别说明。

四、“剂量凭感觉,差不多就行”:剂量错误的严重后果​

“说明书说一次2片,我吃1片就行”“上次效果不好,这次多吃1片”,这种凭感觉调剂量的行为很危险。药物剂量经大量试验确定,不足无效,过量可能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次最大1000毫克,每日不超4000毫克,过量可能致急性肝衰竭。儿童用药剂量需精确计算,家长凭经验给药易出错。​

认为“中药剂量不用讲究”是错的。中药剂量有严格要求,“少则无效,多则伤正”。附子含乌头碱,过量致心律失常;麻黄过量可能引发心悸、血压升高等。​

剂量需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觉得药效不佳或有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调整,切勿自行增减。

五、“过期药没变质,扔了可惜”:服用过期药的健康隐患​

很多人见过期药外观没变就觉得“还能吃”,但过期药可能药效下降或产生有害物质。​

药物有效期是规定储存条件下保持质量和疗效的期限。过期后成分可能变化,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抗生素过期可能失去抗菌作用,延误治疗;硝酸甘油过期后药效下降,无法急救。​

有些过期药会产毒,如阿司匹林过期分解为水杨酸,刺激胃肠道引发不适;四环素类过期会产毒性降解产物,损伤肝肾。​

家庭药箱应定期整理,清理过期药。判断是否过期看包装有效期,过期药按垃圾分类处理,避免污染或被误服。

六、科学用药的几个关键原则​

一是遵医嘱用药,告知医生过敏史、病史和正在用的药;二是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三是不盲目跟风,他人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四是按时按量服药,忘服咨询医生是否补服,不加倍;五是定期整理药箱,清理过期、变质药。​

摒弃“凭经验用药”习惯,树立科学用药观念,才能让药物成为健康守护者。

(蔡立文 河北燕达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