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保“胃”健康——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狙击胃癌守护健康

2023-10-13 10: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精神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胃部疾病成为困扰大众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而在这其中,胃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因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

一、认识胃癌:它从哪里来?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类型为腺癌,约占所有胃癌的90%以上。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长期积累的过程,通常与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者,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提示遗传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2、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公认的胃癌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该细菌可长期寄生于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

3、饮食习惯

高盐、腌制食品摄入过多、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吸烟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4、环境与生活方式

长期生活于空气污染重、水质差的环境中,以及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5、癌前病变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部分切除术后)、肠上皮化生等病变,若未及时发现并干预,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

二、防患未然:科学预防是关键

1、健康饮食,均衡营养

减少腌制、熏烤、高盐食品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的新鲜蔬果摄入; 控制红肉及加工肉类的食用量;多饮水,有助于稀释致癌物质,保护胃黏膜。

2、规律作息,减少刺激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缓解心理压力;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化学刺激。

3、积极治疗胃部疾病

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应定期复查、规范治疗;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

4、注重家庭卫生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共用餐具等方式传播;家庭成员间应提倡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餐具清洁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主动出击:胃癌筛查不可忽视

1、胃癌高危人群识别

以下人群属于胃癌高风险群体,建议定期进行筛查: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曾接受过胃部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饮食不规律、嗜烟酒者。

2、常见筛查方法介绍

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胃蛋白酶原(PG I/II)、胃泌素17(G17)等指标,评估胃黏膜状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萎缩或肠化生。

幽门螺杆菌检测

常用方法包括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阳性者需进一步处理。

胃镜检查

这是目前最准确、最直接的胃癌筛查方式。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并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

影像学检查

如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检查的人群,但敏感性和准确性较胃镜低。

四、早期发现:识别细微信号

虽然胃癌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值得我们关注: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如隐痛、饱胀感,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消瘦;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黑便或呕血: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乏力、贫血:可能是慢性失血所致。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

五、早诊早治:抓住黄金窗口期

胃癌的治疗效果与其发现早晚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往往局限于黏膜层,治愈率高,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胃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1、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  

 内镜下切除术: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病变局限的早期胃癌;

 外科手术:对于病变范围稍广者,可行根治性胃切除术;

 联合放化疗:根据病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提高疗效。

2、中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  

 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正在成为治疗趋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方案。

六、健康生活方式:构筑坚实防线

除了医学手段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是抵御胃癌的重要防线: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管理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长期焦虑、抑郁会影响胃肠功能;定期体检,重视健康监测:每年一次全面体检,特别是胃部检查;学习健康知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了解疾病常识,做到心中有数。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爱自己的胃,守护家人的健康。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个强健的胃,享受美味人生;愿每一个清晨醒来,都充满活力与希望!

(赵艳生 濮阳油田总医院 胃肠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