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这一常被冠以“懒癌”之称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公众视野中愈发频繁地出现。它之所以被称为“懒癌”,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快速进展的癌症,甲状腺癌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患者生存率较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其掉以轻心,因为某些特定类型的甲状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会骤降,警示我们“懒癌”并不总是那么“懒”。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形似蝴蝶的腺体,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负责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甲状腺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形成肿瘤时,就可能演变为甲状腺癌。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如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这类癌症的复发风险较低,患者5年生存率普遍超过98%,但仍有部分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其凶险程度不容小觑。
甲状腺髓样癌便是其中之一,它占所有甲状腺癌病例的3%—5%,但复发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类型。尤其是存在RET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甲状腺髓样癌的恶性程度更高,患者预后往往较差。此外,未分化癌虽然罕见,但侵袭性极强,容易早期转移,患者生存率极低。这些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彻底打破了“懒癌”的温和印象,让患者和医生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何甲状腺癌会被冠以“懒癌”之名?这主要得益于其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生存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甲状腺癌患者都能高枕无忧。事实上,甲状腺癌的生存率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而言,只要接受规范治疗,包括术前精准评估、外科手术彻底性、术后碘131治疗和TSH抑制治疗等多个环节,其生存率往往很高。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得到如此规范的治疗,或者由于病情特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病理类型和治疗方式外,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其生存率。例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都可能成为影响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幼年时受过电离辐射、有家族遗传史等,其患癌风险和复发风险都会显著增加。
面对甲状腺癌这一“懒癌”不懒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提高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识至关重要。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次,加强甲状腺癌的筛查和监测工作。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相关血液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后,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流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面对癌症这一重大打击,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复发风险。因此,医生、家属和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甲状腺癌虽被称为“懒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其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患者而言,其5年生存率会骤降。因此,我们应提高警惕,加强筛查和监测工作,规范治疗流程,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
(董鹏 乐山市人民医院 甲乳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