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的致命性疾病,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当身体深静脉(约90%源自下肢腘静脉、股静脉等部位)形成的血栓脱落后,会像一颗流动的"定时炸弹"随血液循环冲入肺动脉系统,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分支的机械性阻塞。这种阻塞不仅直接阻断肺部血流灌注,还会引发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等连锁反应,导致肺部氧气交换功能急剧恶化,患者在数分钟内即可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甚至猝死。据《柳叶刀》研究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而及时干预可将死亡率降至1%-5%,因此准确识别早期症状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症状
1. 突发性呼吸困难:这是急性肺栓塞最典型且发生率最高的症状(约占85%病例),患者常描述为"突然像被扼住喉咙"或"空气被抽走"的窒息感。这种呼吸困难在活动后会显著加重,部分患者即使卧床休息也无法缓解,与普通哮喘或心衰不同的是,其发作往往没有明显诱因,且对常规平喘药物反应不佳。
2. 胸痛:约65%患者会出现特征性胸痛,临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类似心绞痛的胸骨后压榨痛,这是由于右心室缺血导致;另一种是胸膜炎性刺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这是因为栓塞部位靠近胸膜引发的炎症反应。需特别注意与急性心梗鉴别,肺栓塞胸痛多伴有明显呼吸困难,而心梗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心悸或心跳加快:由于肺动脉阻塞导致右心负荷骤增,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进行代偿,患者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钟,严重者可达130-150次/分钟。这种心动过速在休息状态下持续存在,心电图常显示窦性心动过速,部分病例可出现特征性的S₁Q₃T₃波形(即Ⅰ导联出现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
4. 晕厥或晕倒:约15%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大块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此类患者病情往往最为凶险,约50%在晕厥发作时已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猝死的高危预警信号,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5. 咳嗽:约30%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当栓塞部位损伤肺组织或合并肺梗死时,可出现咳血痰或粉红色泡沫痰,典型表现为"咯血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但临床仅见于约10%的典型病例。
6. 焦虑或恐慌感:这是机体缺氧状态下的本能反应,患者常主诉"濒死感"或"即将窒息而死"的极度恐惧,这种心理症状与低氧血症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约40%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出现焦虑发作,部分患者甚至因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加重病情复杂性。
7. 低氧血症:作为核心病理生理改变,动脉血氧分压(PaO₂)常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SpO₂)可降至90%以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性低氧,需通过脉搏血氧仪监测发现,当患者出现嘴唇发绀、指甲床青紫时,提示缺氧已进入严重阶段,需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或机械通气支持。
8.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显著增快(>20次/分钟),严重者可达30-40次/分钟,形成"浅快呼吸"模式。这是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缺氧的重要体征,医生查体时可观察到患者锁骨上窝、肋间隙随呼吸出现明显凹陷(三凹征),提示呼吸肌已处于疲劳状态。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症状:作为肺栓塞的"前哨信号",约70%患者发病前存在下肢DVT表现,典型特征为"下肢肿胀三联征"——患肢周径较对侧增粗>3cm、凹陷性水肿(按压小腿前内侧3秒后出现明显压痕)、皮肤温度升高伴浅静脉扩张。当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疼痛时,需高度警惕血栓风险。
重要提示
- 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可能与许多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当症状突然发生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 高风险人群包括:骨科大手术后(如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风险达40%-60%)、长期卧床(>72小时)或制动者、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胰腺癌、肺癌等腺癌类型)、BMI≥30kg/m²的肥胖者、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妊娠及产褥期女性(风险较非孕期增加5倍)、有遗传性血栓倾向者(如因子V Leiden突变、抗凝血酶缺乏症),以及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者(复发率高达10%-20%/年)。
- 诊断急性肺栓塞需遵循"三步走"策略:首先通过Wells评分或Geneva评分系统评估临床可能性,低风险者可检测D-二聚体(<500ng/ml可基本排除);中高风险者需进行影像学检查,首选CT肺动脉造影(CTPA),其敏感度达90%、特异度95%,能清晰显示血栓位置和形态;对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择肺通气/灌注显像(V/Q显像),典型"不匹配"征象具有确诊价值。
- 治疗需根据危险分层实施精准干预:低危患者采用单纯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口服利伐沙班,疗程3-6个月);中危患者需严密监测右心功能,必要时启动溶栓;高危患者(伴休克/低血压)应立即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10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溶栓禁忌者采用经皮导管碎栓术或外科血栓切除术,同时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再栓塞。
总结:识别这些"生命预警信号"并快速响应,是对抗急性肺栓塞的关键。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下肢肿胀"的典型三联征,或任何不明原因的突发胸闷、晕厥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保持半卧位、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血栓进一步脱落)。记住:在肺栓塞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将增加1.6%,及时有效的干预能让绝大多数患者转危为安。
(卢晓丽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