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CT室,很多人会以为所有检查都一样——躺上检查床,机器转一圈就完事。但其实,头部、胸部、腹部的CT检查,从准备工作到检查过程,再到图像解读,都有很大差别。就像拍照时拍风景和拍人像需要不同参数,CT检查也会根据部位“量身定制”。今天就来详细说说,不同部位的CT检查究竟有哪些不一样。
一、头部CT:快速捕捉脑部“危机信号”
头部CT是急诊中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尤其适合排查脑出血、脑外伤等紧急情况。它的特点是“快”——从躺上检查床到完成扫描,通常只需1分钟,能在最短时间内给出关键诊断信息。
检查前准备:简单但要“去干扰”
-无需空腹,检查前可以正常吃饭喝水。
-必须摘掉所有头部金属物品:眼镜、假牙(金属假牙会在图像上形成亮斑,遮挡脑组织)、发夹、头绳,甚至带金属装饰的帽子。如果头发上喷了发胶,最好提前洗掉(部分发胶含金属成分)。
-有头部外伤的患者,要提前告诉技师伤口位置,避免调整体位时碰到伤口。
检查中:保持“纹丝不动”是关键
-躺在检查床上时,头部会被一个软垫固定,目的是防止轻微晃动影响图像。
-技师会通过话筒指令:“请闭上眼睛,不要动,保持呼吸平稳。”头部CT不需要屏气,正常呼吸即可,但不能摇头、眨眼(眼球转动可能导致细微伪影)。
-扫描过程中机器会发出“嗡嗡”声,这是正常现象,不用紧张。整个过程中如果感到不适,可以举手示意(但尽量不要移动身体)。
特别注意:急诊优先,辐射有考量
-怀疑脑出血、脑肿瘤破裂时,头部CT是首选(比MRI快得多),能在几分钟内明确出血部位和量,为抢救争取时间。
-儿童做头部CT时,技师会用铅衣保护甲状腺和生殖器官(这些部位对辐射更敏感),并降低扫描剂量(儿童剂量通常是成人的1/3-1/2)。
-孕期女性除非怀疑危及生命的急症(如脑出血),否则应尽量避免头部CT;如果必须做,会用铅衣严密遮挡腹部和盆腔。
二、胸部CT:呼吸配合决定图像质量
胸部CT主要用于检查肺部、心脏、纵隔等部位,是发现早期肺癌、肺炎、肺栓塞的“利器”。和头部CT相比,它对呼吸配合的要求极高,稍微的呼吸不稳就可能让图像模糊。
检查前准备:重点在“呼吸练习”
-无需空腹,但避免吃得过饱(腹胀可能导致呼吸不畅)。
-女性要脱掉带钢圈的胸罩,男性要取下项链、玉佩等颈部饰品(金属物品会在肺部图像上形成伪影)。
-提前练习屏气:深吸一口气,憋住3-5秒(就像游泳时憋气一样)。技师会在检查前示范,跟着练习2-3次,找到感觉。
检查中:按指令“精准呼吸”
-躺好后,技师会在胸前放一个呼吸感应器(监测呼吸节奏),然后调整体位,确保胸部居中。
-听到“吸气、憋住”的指令后,立即深吸气并屏住呼吸,直到听到“可以呼吸了”再正常喘气。整个扫描过程约10秒,通常只需憋一次气。
-咳嗽或痰多的患者,检查前尽量咳出痰液(痰液过多可能遮挡肺部病变);如果检查中忍不住咳嗽,要及时告诉技师,可能需要重新扫描。
三、腹部CT:空腹和“喝水”是关键
腹部CT涵盖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胃肠道等器官,这些器官容易受食物和气体干扰,因此检查前的准备最繁琐,但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检查前准备:严格“空腹+喝水”
-必须空腹4-6小时:检查前一天晚8点后禁食,当天早上检查的话,起床后不能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少量清水送药除外)。
-原因:食物会让胆囊收缩(无法看清胆囊壁和结石),胃肠内的食物残渣和气体还会遮挡胰腺、肝脏等器官,导致病变漏诊。
-检查前半小时喝500-800毫升温水(或医生开具的造影剂稀释液):目的是让胃和小肠充盈,像给肠道“打气”一样,让肠壁更清晰地显示出来。喝水要慢慢喝,避免呛咳或腹胀。
检查中:多次屏气,分段扫描
-躺好后,技师会在腹部放一个压迫带(轻微加压,减少肠道蠕动产生的伪影),可能有点不舒服,但要尽量忍受。
-腹部CT扫描范围大,通常需要分2-3段扫描,每段都要憋一次气(每次憋5秒左右)。听到指令后,像胸部CT一样深吸气、憋住,按顺序完成扫描。
-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扫描时间(脂肪会影响X射线穿透),但只要配合好呼吸,图像质量就能保证。
特别注意:增强CT显影更清晰
-怀疑肝脏肿瘤、胰腺病变时,医生会建议做“增强CT”(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剂能让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对比更明显,比如肝癌会像“亮灯”一样在图像上突出显示。
-做增强CT前,要告知医生有无碘过敏史、甲状腺疾病(甲亢患者不能做增强CT)、肾功能不全(造影剂需通过肾脏排泄)。
-检查后多喝水(24小时内喝2000毫升以上),帮助造影剂排出体外。
四、盆腔CT:憋尿是“基本功”
盆腔CT主要检查膀胱、子宫、前列腺、直肠等部位,这些器官周围有肠道包裹,容易被气体遮挡,因此“憋尿”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
检查前准备:精准控制“尿量”
-饮食要求:无需空腹,但检查前1小时内不要大量进食(避免肠道产气)。
-憋尿技巧:检查前1小时喝500-800毫升温水,喝完后不要排尿,直到有明显尿意(但不难受)。
-最佳状态:感觉“有点急,但还能忍住”。憋尿太少,膀胱不充盈,无法推开肠道;憋尿太多,膀胱壁变薄,可能压迫子宫或前列腺,反而影响观察。
-女性要取下节育环(金属节育环会在图像上形成伪影),检查前最好确认节育环的材质(塑料环不影响)。
检查中:体位和呼吸有讲究
-通常采取仰卧位,双腿伸直或微微弯曲(根据体型调整),技师会在腰部垫一个软枕,让盆腔处于水平位置。
-扫描时需要憋住呼吸(约5秒),减少肠道蠕动产生的模糊。和腹部CT相比,盆腔CT扫描范围小,憋气次数少,配合起来更简单。
-有痔疮、肛裂的患者,检查前要告诉技师,调整体位时会尽量避免压迫患处。
五、四肢CT:细节决定诊断精准度
四肢CT(如手腕、膝盖、脚踝)主要用于检查复杂骨折、关节病变、骨肿瘤等,虽然不如头部、胸部CT常用,但对细节的要求极高。
检查前准备:重点在“固定”
-无需空腹,正常饮食即可。
-去掉检查部位的饰品:如手镯、戒指、脚链,穿无金属装饰的衣物(如运动裤、棉袜)。
-有骨折的患者,不要自行拆除固定的石膏或夹板(技师会根据情况调整扫描角度,避免影响图像)。
检查中:体位精准到“度数”
-技师会用特制的支架固定肢体,比如检查膝盖时,需要保持膝关节弯曲15°或30°(根据检查目的调整),确保病变部位处于最佳显示角度。
-扫描过程中要保持肢体绝对不动(哪怕手指轻微颤动,也可能让细小的骨折线模糊),必要时会用绷带轻轻固定。
-通常不需要屏气(呼吸对四肢影响小),但要保持身体稳定,不要因为机器噪音而紧张晃动。
特别注意:三维重建显优势
-四肢CT常需要做“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将二维图像合成立体模型,能更直观地显示骨折移位、关节面损伤的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儿童四肢骨检查时,会采用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仅为成人的1/4),并用铅衣保护其他部位。
不同部位的CT检查,就像给身体的不同“零件”拍特写,只有根据部位特点做好准备、精准配合,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了解这些差别,既能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检查失败,也能让我们更理解医生的要求。下次做CT时,不妨提前问问检查的部位,针对性地做好准备,让每一次检查都高效又精准。
(陶孟利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CT室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