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开出CT检查单时,很多人心里会打鼓:CT辐射大吗?检查前能不能吃饭?身上的金属饰品用不用摘?其实,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看似简单的“拍片子”,背后藏着不少需要提前掌握的学问。今天就带大家走进CT室,聊聊检查前那些必须做好的准备。
一、先搞懂CT:为什么它能“看透”身体?
CT的全称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简单说就是用X射线围绕人体旋转,从多个角度拍摄“切片”,再通过计算机重建出身体内部的三维图像。它就像把面包切成无数薄片,能清晰显示骨骼、内脏的细微结构,尤其擅长发现肿瘤、出血、骨折等病变。
和X线比,CT的图像更清晰,能看到更细小的病变;和MRI比,CT检查时间短(通常几分钟就能完成),对金属植入物的限制更少。但CT有一定辐射,不过单次检查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不必过度担心。
二、检查前必做的“通用准备”:这些细节别忽略
无论做哪个部位的CT,以下准备工作都适用,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安全。
1. 带齐资料,主动“报病史”
- 一定要带好病历本、既往的CT片或其他影像报告。医生需要对比旧片判断病变变化,比如肺部结节是否增大,骨折是否愈合。
- 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尤其是对碘造影剂过敏)、手术史(比如做过心脏支架、器官移植)、是否怀孕或备孕。这些信息会决定你是否适合做CT,尤其是增强CT。
2. 穿对衣服,远离“金属干扰”
- 穿宽松、无金属装饰的衣服,比如棉质T恤、运动裤。带拉链、金属纽扣、亮片的衣服会在图像上形成“伪影”,就像照片上的光斑,可能遮挡病变。
- 取下所有金属物品:项链、耳环、手表、钥匙、手机,甚至带金属托的胸罩、发夹。如果是头部CT,要摘掉眼镜、假牙(金属假牙会让脑组织图像模糊)。
3. 调整状态,配合检查指令
- 检查时需要躺在检查床上,保持不动。紧张会导致身体晃动,图像会模糊,可能需要重拍。可以提前做几次深呼吸,放松身体。
- 儿童或无法配合的患者,家长要提前沟通安抚。如果孩子哭闹严重,医生可能会使用镇静剂,这时需要按要求提前禁食禁水。
三、分部位准备:不同检查,要求大不同
CT检查的准备细节,会根据检查部位调整,尤其是饮食和特殊要求,一定要提前问清楚。
头部、颈部CT:简单但要“稳”
- 饮食:不需要空腹,检查前可以正常吃饭喝水。
- 特殊准备:
- 头部CT:摘掉所有头部饰品,包括发带、头绳。如果有头部外伤,要告诉医生伤口位置,避免检查时触碰。
- 颈部CT:检查时可能需要轻轻屏住呼吸,防止吞咽动作导致图像模糊。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CT辐射可能对甲状腺有影响,医生会评估必要性)。
胸部CT:呼吸配合是关键
- 饮食:无需空腹,但避免吃太饱(可能导致检查时腹胀不适)。
- 特殊准备:
- 检查前要练习屏气:深吸一口气,憋住3-5秒(技师会通过话筒指令)。呼吸不稳会让肺部、心脏图像“重影”,影响诊断。
- 有哮喘、肺气肿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检查时可能需要调整呼吸方式。
- 女性要脱掉带钢圈的胸罩,男性要去掉胸前的项链、玉佩等。
腹部、盆腔CT:空腹和憋尿有讲究
- 饮食:必须空腹4-6小时。检查前一天晚8点后就不要吃东西了,早上检查的话,起床后也不能喝水(少量清水送药可以)。
- 原因:食物和胃肠内的气体,会像“云雾”一样遮挡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导致病变看不清。
- 特殊准备:
- 腹部CT:检查前半小时,医生可能会让你喝500-800毫升温水(或造影剂稀释液),目的是让胃肠道充盈,更清晰显示胃肠壁。
- 盆腔CT(检查膀胱、子宫、前列腺等):需要憋尿。检查前1小时喝500毫升水,感觉有明显尿意但不难受时最好。膀胱充盈才能推开肠道,让盆腔器官更清晰。
增强CT:需要注射造影剂,准备更严格
很多时候,医生会建议做“增强CT”——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让病变组织更清晰(比如肿瘤会吸收更多造影剂,在图像上更突出)。这种检查的准备要求更高。
- 饮食:必须空腹4-6小时。造影剂可能刺激胃肠道,空腹能减少呕吐风险。
- 过敏筛查:
- 造影剂通常含碘,对碘过敏的人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一定要告诉医生是否有碘过敏史、海鲜过敏史(部分人对海鲜和碘有交叉过敏)。
- 严重甲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不能做增强CT(造影剂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会加重肾脏负担)。
- 检查中:造影剂通过留置针注射,可能会有轻微发热(像一股暖流从手臂流到全身),这是正常现象,不用紧张。
- 检查后:要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没有不适再离开(少数人会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多喝水,帮助造影剂排出体外。
四、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的注意事项
孕妇:能不做就不做
- 孕期(尤其是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CT,X射线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如果病情必须做,要提前告知医生怀孕周数,医生会用铅衣遮挡腹部,减少辐射。
- 哺乳期女性做增强CT后,建议24小时内暂停哺乳(将乳汁挤出丢弃),避免造影剂通过乳汁影响宝宝。
儿童:防护和配合是重点
- 儿童对辐射更敏感,医生会调整扫描参数,降低辐射剂量。检查时会用铅衣保护甲状腺、性腺等敏感部位。
- 婴幼儿可能需要镇静:检查前4-6小时禁食禁水(防止镇静时呕吐窒息),镇静后要等孩子完全清醒、能正常进食再离开。
老人:基础病要提前说
-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老人,要提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比如是否吃降压药、降糖药)。
- 做增强CT前,医生会检查肾功能(抽血查肌酐),评估造影剂排泄能力,避免加重肾脏损伤。
- 行动不便的老人,最好有家人陪同,帮忙搬运和穿脱衣服。
五、常见误区:这些“想当然”可能害了你
误区1:“CT辐射太大,能不做就不做”
- 真相:单次CT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比如胸部CT约3-5毫西弗,相当于自然环境中1-2年的辐射量)。医生建议做CT,都是权衡利弊后认为检查的获益(明确诊断)远大于风险。过度拒绝可能延误病情(比如早期肺癌,CT能发现,X线可能漏诊)。
误区2:“喝口水没事,不影响空腹”
- 真相:腹部CT、增强CT要求严格空腹,哪怕喝少量水,也可能刺激胆囊收缩,影响胆囊图像;还可能导致胃肠内有液体,干扰诊断。如果需要吃药,可喝一口水送服,但不能多喝。
误区3:“金属饰品很小,不用摘”
- 真相:即使是细小的耳钉、戒指,在CT图像上也会形成亮斑(伪影),如果这个部位正好有病变(比如耳钉附近的脑部病变),就会被遮挡。检查前一定要彻底取下所有金属物品。
误区4:“憋尿越多越好”
- 真相:盆腔CT憋尿过度,会让膀胱壁变薄,甚至压迫子宫、前列腺,反而影响观察。有明显尿意但不难受,就是合适的状态。如果憋太久不舒服,可提前告诉技师,适当排出一点。
六、检查流程:心里有数不紧张
1. 登记:到影像科登记台,出示检查单和身份证,领取排队号。
2. 准备:按要求换衣服、摘饰品,填写知情同意书(尤其是增强CT,要确认过敏史等)。
3. 等候:在候诊区等待,听到叫号后进入检查室。
4. 检查:躺在检查床上,技师会调整体位,告诉你何时屏气。机器会围绕身体转动,可能有轻微噪音,保持不动即可。增强CT会先打留置针,注射造影剂。
5. 结束:检查完成后,技师会告诉你取报告的时间(通常24-48小时)。增强CT要留观30分钟,无不适再离开。
CT检查就像给身体内部“拍高清照片”,准备工作做得越好,照片越清晰,诊断越准确。了解这些准备细节,既能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检查失败,也能让自己更安心。下次做CT前,对照这份指南做好准备,让每一次检查都高效又顺利。
(陶孟利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CT室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