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突然"漏拍"?一文读懂室性早搏

2023-09-15 20: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或是在紧张忙碌的工作间隙,突然感觉心脏“咯噔”一下,仿佛漏跳了一拍,又或者像是心脏在胸腔里重重地“踹”了一脚?这种突如其来的不适,常常让人心生恐慌,担心是不是心脏出了大问题。其实,这种“漏拍”或“重踹”的感觉,很可能是室性早搏在作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室性早搏的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心脏早搏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早搏,顾名思义,就是心脏提前跳动了一次。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叫做窦房结的“指挥官”来控制的,它按照一定的节律发出电信号,指挥心脏各部分协调工作。但有时候,心脏的其他部位(比如心室)会“不听话”,擅自发出电信号,导致心脏提前跳动,这就是早搏。

室性早搏的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心跳起源于心室,而不是窦房结。这种提前跳动的心跳会让心脏的泵血功能暂时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可能会感觉到心脏“漏拍”或“重踹”。

二、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室性早搏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完全没有感觉,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有的人则可能症状明显,感到心慌、胸闷、气短,甚至有濒死感。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早搏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个人的敏感度有关。

-心慌: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脏跳动不规律,有“漏拍”或“重踹”的感觉。

-胸闷:部分患者会感觉胸部压迫感,仿佛有重物压在胸口。

-气短:早搏频繁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需要深呼吸才能缓解。

-头晕、乏力:在早搏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三、室性早搏的原因是什么?

室性早搏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原因:包括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熬夜、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刺激心脏,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一般来说,生理性早搏在去除诱因后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

-病理性原因:主要包括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这些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室性早搏,通常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四、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

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如果室性早搏次数不多,且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早搏的变化情况。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症状明显的患者:如果室性早搏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心慌、胸闷等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就需要进行治疗了。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减少早搏的次数;而射频消融术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破坏心脏内引起早搏的异常电信号起源点来达到治疗目的。

-病理性早搏的患者:对于由心脏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室性早搏,首要任务是治疗原发病。在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后,早搏的症状通常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五、如何预防室性早搏?

虽然室性早搏的发生有时难以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几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室性早搏的关键。

六、室性早搏会危及生命吗?

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室性早搏并不会危及生命。它更像是一种“心脏的小调皮”,虽然会让人感到不适,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如果室性早搏频繁发生,或者伴有其他心脏疾病,那么就有可能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对于室性早搏,我们既要重视它,但也不必过分恐慌。

七、结语

心脏突然“漏拍”的感觉确实让人不安,但了解了室性早搏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它。记住,大多数室性早搏都是良性的,不会危及生命。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并在必要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发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室性早搏,让你在面对心脏“小调皮”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李振杰 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医院 心内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