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心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患者在植入支架后会面临一个问题:还能不能运动?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康复。
一、运动的必要性
心梗支架术后,科学的康复锻炼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环节。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对心血管健康有诸多益处。
二、运动的原则
1. 循序渐进:术后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和时间,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心功能状态、合并症及身体耐受度调整运动方案。
3. 安全性:锻炼时若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必要时就医。
4. 结合药物与复查:运动需在规律服药(如抗血小板药、他汀类等)和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的基础上进行。
三、运动的阶段
心梗支架术后的运动康复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 住院期:心梗发生后1周内需绝对卧床休息,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可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坐床边椅、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等。
2. 出院后早期:出院后第1个月的活动量应保持在出院前的水平,第2个月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室外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快慢走等,但需以不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憋闷、心率每分钟小于120次为原则。
3. 后期恢复期:一般在出院后6-12周开始,持续3-6个月。患者可在医学监护下进行规范锻炼,建议到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评估,并继续接受健康教育和咨询。
4. 终身维持期: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及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后,不再需要医学监护,但需终身维持健康状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接受随访。
四、运动的形式
1. 有氧运动:是心梗支架术后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能力。
2. 抗阻训练:可在后期恢复期适当进行,如使用轻量级的哑铃、弹力带等进行力量训练。抗阻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 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五、运动的注意事项
1. 避免高强度运动: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快速跑步、游泳等。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注意运动时间:建议选择下午或黄昏时分进行运动,避免清晨锻炼,因为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
3. 控制运动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静息心率基础上增加20-30次/分钟。例如,静息心率是50次/分钟,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70-80次/分钟。
4. 避免寒冷刺激:寒冷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寒冷天气应减少户外运动,或做好保暖措施。
5. 坚持服药: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切不可自行停药。
六、运动的益处
科学的运动康复对心梗支架术后患者有诸多益处,包括:
1. 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2. 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
3. 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降低再次发生心梗、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 心理健康:运动能释放内啡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七、运动的风险
尽管运动对心梗支架术后患者有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运动不当,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心脏负担过重: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心脏过度劳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2. 支架移位或损坏:虽然支架本身不会因运动而损坏,但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其他并发症:如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可能提示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心梗支架术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八、运动的监测
为了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以下监测:
1. 心率监测:通过心率表或智能手表等设备,实时监测运动时的心率,确保心率在安全范围内。
2.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运动前后,以确保血压稳定。
3. 症状监测:密切观察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症状。
4. 专业指导:建议在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康复,由专业的运动生理学家或康复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九、运动的长期管理
心梗支架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应:
1. 坚持运动: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并坚持长期的运动计划。
2.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支架的状况。
3. 健康生活方式:除了运动,还应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戒烟限酒等。
4. 心理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十、结论
心梗支架术后患者是可以运动的,但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运动康复。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然而,运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寒冷刺激,坚持服药,并定期复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总之,心梗支架术后患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运动康复,让运动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田阳阳 许昌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