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梗后还能运动吗?康复训练的“安全心率区间”与禁忌动作

2025-01-27 08: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心肌组织的永久性损伤,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然而,心梗并不意味着患者从此告别运动。事实上,在心梗后的康复阶段,适度的运动对于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心梗后的运动需要谨慎,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了解“安全心率区间”,并避免某些禁忌动作。

一、心梗后的运动原则

个性化康复计划:每个心梗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康复计划必须个性化。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心功能状况、运动习惯等因素。

循序渐进:心梗后的运动应从小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这有助于心脏逐渐适应运动负荷,避免心脏负担过重。

监测与评估: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及评估运动后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专业指导:心梗后的运动最好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注意事项。

二、心梗后的“安全心率区间”

心梗后的运动需要控制心率,以确保心脏在安全范围内工作。一般来说,心梗后的“安全心率区间”可以根据患者的静息心率和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来确定。

静息心率:静息心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测量的心率。心梗后的患者,静息心率可能会比正常人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静息心率会逐渐降低。

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心梗后的患者,最大心率可能会受到心脏功能的影响而降低。因此,在计算安全心率区间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最大心率。

安全心率区间:一般来说,心梗后的患者在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静息心率与最大心率之间的某个范围内。这个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提高心率区间;而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则需要降低心率区间。

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心率监测设备来实时观察心率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运动强度。

三、心梗后的禁忌动作

在心梗后的康复训练中,有些动作是禁忌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再次心梗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动作:

高强度运动:如快跑、举重等高强度运动,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不利于心梗后的康复。

突然变换体位:如从卧位突然坐起或站立,或从站立突然蹲下等,这些动作会导致血压急剧变化,增加心脏的负担。

屏气用力:如排便时用力过猛、举重时憋气等,这些动作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影响心脏的血液回流。

过度伸展或扭转:如大幅度的伸展运动、扭转运动等,这些动作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引发心律失常。

长时间静止不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动,如久坐、久站等,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四、心梗后的康复训练建议

在心梗后的康复训练中,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低冲击力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同时,患者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重量哑铃进行简单的上肢和下肢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后的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五、结语

心梗后的运动需要谨慎,但并不意味着患者从此告别运动。通过遵循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控制心率在安全范围内、避免禁忌动作等原则,患者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这不仅有助于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再次心梗的风险。因此,心梗患者应积极面对康复训练,树立信心,早日康复。

(马莉红 郑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南)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