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梗后运动康复‘三步走’,从床边坐立到靶心率训练的科学进阶

2025-01-22 08: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6102

心梗后运动康复“三步走”:从床边坐立到靶心率训练的科学进阶

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心梗后的康复过程中,科学的运动训练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恢复心脏功能,还能显著降低再次心梗的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梗后运动康复的“三步走”策略,即从床边坐立到靶心率训练的科学进阶,帮助患者逐步、安全地重返健康生活。

一、急性期康复:从卧床到床边坐立

心梗发作后的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然而,长时间的卧床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心肺功能退化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应尽早开始床边坐立等轻微活动。

卧床休息 :急性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卧床期间,可以进行床上体操、呼吸训练等轻微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床边坐立 :当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症状时,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床边坐立。开始时,坐立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即可,逐渐适应后可增加坐立时间和次数。床边坐立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卧床并发症。

二、亚急性期康复:逐渐增加低强度有氧运动

随着病情的稳定,患者进入亚急性期,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量。此阶段的运动应以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等。

步行训练 :步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患者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步行训练,开始时每次步行时间不宜过长,以不引起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为宜。随着体能的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时间。

低强度有氧训练 :除了步行外,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固定自行车、慢速爬楼梯等。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注意监测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胸痛、头晕、冷汗、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三、稳定期康复:靶心率训练与综合体能训练

进入稳定期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靶心率训练与综合体能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靶心率训练 :靶心率是指运动时达到的最佳心率范围。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等评估手段,可以确定患者的靶心率范围。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训练,可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靶心率训练可以包括踏车、游泳等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适量的力量训练。

综合体能训练 :除了有氧运动外,患者还应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等。力量训练可以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瑜伽、太极等练习进行,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运动训练外,患者还应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再次心梗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剂量,如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总结

心梗后的运动康复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循“三步走”策略,从床边坐立到靶心率训练的科学进阶,患者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注意个体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监测与评估等关键要素,可以确保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牛艳菲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