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揭秘健康密码!

2025-03-19 10: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在此背景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治疗时注重调和阴阳、气血。 这种理念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调理中尤为重要。 例如,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并适当使用丹参、黄芪等中药药物,能够有效防止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还注重“治未病”,即在疾病未发生前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这种预防为主的策略与西医的循证医学形成互补,为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西医则以诊断和治疗上的直接有效性著称。 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ACE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均基于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具有明确的疗效。 然而,长期依赖西药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因此,将中医的调理优势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结合,成为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体现在多个层次。 药物治疗方面,中药如丹参、川芎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山楂、荷叶有助于降低血脂;黄芪、人参则能缓解心律失常。 这些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既能增强疗效,又能减轻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气血运行;按摩特定穴位如内关穴、郄门穴等,可疏通气血,增强心肺功能。 此外,食疗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体质,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个性化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另一大特色。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动态个性化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个体化优势。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在西医降压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选用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使血压控制更加稳定。 这种因人施治的方法确保了治疗效果的最优化。 

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 健心方适用于冠心病术后病人长期服用,由吉林参、田七、陈皮等组成,加少量精瘦肉炖服,每周三次,可根据症状调整次数。 安睡汤包含百合、莲子、酸枣仁、龙眼肉等成分,晚餐后至睡前饮用,有助于宁心安神,改善睡眠。 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和八段锦也被证明对心脏有益。 这些运动通过调节呼吸、放松全身肌肉群,帮助心脏工作,同时活动筋骨,调气养心。 

展望未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和实践将进一步深化。 新模式将遵循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结合西医的循证医学方法,形成全阶段、全方位的疾病管理模式。 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多方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从预防到康复全过程提供有力支持,让健康成果惠及更多人。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策略。 它不仅融合了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还通过个性化治疗和多层次干预,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创新,这一领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孙彦琴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