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发烧时,这些情况必须立即送医!别等小问题变大事

2023-06-28 14: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宝宝又发烧了,要不要去医院?”这大概是新手父母最常纠结的问题。发烧本身不是病,而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过程。但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一些特殊表现,可能提示严重疾病,必须立即就医。家长学会分辨这些“危险信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好孩子。

一、看年龄:越小的宝宝,发烧越不能掉以轻心

年龄是判断发烧风险的重要指标,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发烧可能是严重感染的信号,且病情进展快,容易被忽视。

-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更需警惕):只要体温超过38℃,无论精神状态如何,都必须立即送医。新生儿发烧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败血症、脑膜炎等,早期症状不典型,但后果可能危及生命,需通过血液、脑脊液等检查排查严重感染。

-3个月~6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烧,或发烧时精神萎靡、吃奶明显减少,应及时就医。这个阶段的宝宝仍可能因尿路感染、中耳炎等问题发烧,需医生评估后针对性治疗。

二、看体温与持续时间:高烧不退或反复发烧需警惕

发烧的度数和持续时间能反映身体的炎症反应强度,以下两种情况需立即就医:

-高烧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5℃,且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后1~2小时仍无明显下降,或体温反复升至39℃以上。持续高烧可能导致宝宝脱水、惊厥,尤其要警惕流感、幼儿急疹之外的严重感染(如肺炎、脓毒症)。

-发烧时间过长:普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3~5天会逐渐缓解,若宝宝发烧超过5天,无论体温高低,都需就医排查川崎病、风湿热、肺结核等特殊疾病。川崎病除了发烧,还可能伴随眼睛发红、唇红干裂、皮疹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能损伤冠状动脉。

三、看精神状态:萎靡嗜睡比高烧更危险

判断宝宝病情轻重,“精神状态”比体温数字更重要。如果发烧时出现以下表现,提示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持续萎靡或烦躁不安:宝宝昏昏欲睡,很难被叫醒;或极度烦躁、哭闹不止,安抚无效。这种情况可能与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有关,需紧急排查。

-拒绝进食进水:连续6~8小时不愿吃奶、喝水,尿量明显减少(如婴儿4~6小时无尿,幼儿6~8小时无尿),提示脱水风险。脱水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休克,必须及时就医补液。

-肢体活动异常:发烧时伴随肢体僵硬、抽搐(热性惊厥除外)、走路不稳或关节肿胀疼痛,可能与神经系统感染、关节炎等有关,需尽快检查。

四、警惕这些“伴随症状”,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

发烧只是表象,若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往往提示病情较重,需立即就医:

-呼吸困难:发烧时宝宝呼吸急促(1岁以内超过50次/分钟,1~5岁超过40次/分钟)、鼻翼扇动、肋骨间凹陷,或嘴唇发紫,可能是肺炎、喉炎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信号。

-剧烈呕吐或腹泻:呕吐频繁无法进食,或腹泻次数多(每天超过8次)、大便带血,可能导致脱水或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需及时干预。

-皮肤异常:发烧时出现皮疹,且皮疹按压不褪色(可能是出血性皮疹),或皮肤苍白、发灰,需警惕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抽搐不止:发烧时出现抽搐(热性惊厥),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抽搐后宝宝精神极差、嗜睡,需立即就医排除颅内感染。

-其他异常表现:如颈部僵硬(低头时下巴碰不到胸口)、持续剧烈头痛、眼神呆滞等,可能与颅内感染相关,不可拖延。

五、特殊情况:有基础疾病的宝宝需格外谨慎

如果宝宝本身有基础疾病,发烧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需更早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癫痫等慢性病患儿;

-早产儿、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使用激素)的宝宝;

-近期有外伤、手术史,或被动物咬伤、蜇伤后发烧。

这类宝宝发烧时,即使体温不高或症状较轻,也建议及时联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总结:科学应对发烧,不恐慌也不侥幸

宝宝发烧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体温不高、精神好时,可先在家观察,适当补充水分,按说明书使用退烧药;但一旦出现上述“危险信号”,需立即送医。记住,及时就医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为了排除严重疾病,给宝宝更安全的保障。毕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谨慎永远比侥幸更重要。

(徐若飞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