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眼睛突然看不清?别等 “缓一缓”,这些情况必须立刻查

2025-04-17 09: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不少人偶尔会出现眼睛突然看不清的情况 —— 可能是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也可能是看屏幕久了突然模糊,很多人会觉得 “缓一缓就好”,没当回事。但在眼科临床护理中,有些 “突然看不清” 并非小事,可能是视网膜脱落、青光眼急性发作等严重眼部疾病的信号,若延误检查和治疗,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性损伤,甚至失明。了解哪些情况下的 “突然看不清” 必须立刻就医,才能及时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守护好视力。

一、眼睛突然看不清,不是 “都能缓”,有些是 “急症信号”
眼睛的视觉功能依赖于眼球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觉神经的正常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突发问题,都可能导致视力突然下降。其中,有些情况(如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眼前发黑)确实能自行缓解,但有些情况(如视网膜血管堵塞、视神经炎)属于眼部急症,黄金治疗时间极短(可能仅数小时至 1-2 天),若错过,视力损伤可能无法逆转。

区分 “能缓的情况” 和 “急症信号”,关键看视力下降的特点:能缓的情况多为短暂性、一过性,比如蹲起后眼前发黑,通常几秒到几十秒内恢复,且无其他不适;而急症信号多表现为持续性视力下降,或伴随其他症状(如眼痛、眼红、视野缺损),即使 “缓一缓”,视力也不会恢复,甚至会逐渐加重。

二、这些情况的 “突然看不清”,必须立刻去眼科检查
若眼睛突然看不清时伴随以下特点,说明可能存在眼部急症,必须立即前往眼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如眼压测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明确病因,不可拖延。

1. 视力突然 “急剧下降”,几分钟到几小时内看不清
这种情况最危险,多与眼部血管突发问题有关,常见于视网膜动脉堵塞、视网膜静脉堵塞:

· 视网膜动脉堵塞:相当于 “视网膜中风”,动脉血流突然中断,视网膜因缺血缺氧迅速失去功能,视力会在几分钟内急剧下降,甚至降至光感(只能看到光亮,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的黄金治疗时间仅为发病后 4-6 小时,超过这个时间,视网膜细胞会大量坏死,视力难以恢复;

· 视网膜静脉堵塞: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在视网膜内,会导致视力突然下降,同时可能伴随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进一步加重视力损伤。

无论哪种血管堵塞,都属于 “眼科急症”,必须立即就医,通过药物、激光或手术恢复血流,尽可能挽救视力。

2. 看东西 “有黑影遮挡”,视野范围变小
若突然感觉眼前有固定的黑影遮挡,比如看东西时总觉得有一块区域看不见(像窗帘遮住一部分),或视野范围明显变小(比如只能看到正前方,看不到两侧),可能是视网膜脱落或眼底出血的信号:

·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脱落区域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线,就会出现固定黑影,黑影会随着视网膜脱落范围扩大而逐渐变大,若不及时手术复位,脱落范围可能覆盖整个视网膜,导致失明;

· 眼底出血:眼底血管破裂(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瘤破裂),血液积聚在视网膜或玻璃体腔内,会遮挡光线,导致视野出现黑影,同时伴随视力下降,若出血量大,可能短时间内看不清东西。

这类情况进展较快,尤其是视网膜脱落,拖延时间越长,手术难度越大,视力恢复效果越差,通常建议发病后 24-48 小时内手术。

3. 眼睛 “又痛又胀”,伴随头痛、恶心
视力突然下降的同时,若出现眼睛剧烈疼痛、胀痛,甚至伴随头痛、恶心、呕吐,很可能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表现。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内房水循环受阻,眼压急剧升高(正常眼压约 10-21mmHg,急性发作时可能超过 50mmHg),高压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快速下降,同时引发眼痛、头痛等症状。

这种情况若不及时降低眼压,视神经会在高压下迅速受损,且损伤多为不可逆,可能在数天内导致永久性失明。因此,一旦出现 “眼痛胀 + 视力降 + 头痛恶心”,必须立即就医,通过药物或手术快速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

4. 看东西 “重影、变形”,或眼前 “有闪光感”
· 看东西重影(复视):若突然出现看东西有重影,单眼或双眼看都有重影,可能是眼外肌麻痹、颅内问题(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影响视觉神经或眼外肌功能,需及时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颅内疾病的治疗;

· 看东西变形:比如看直线变弯曲、看物体大小不一,多与黄斑病变有关(如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是视网膜上负责精细视觉的区域,一旦出现病变,会直接影响视物清晰度和准确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中心视力永久损伤;

· 眼前闪光感:感觉眼前有 “闪电” 样的闪光,尤其在转动眼睛时明显,可能是视网膜受到牵拉(如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视网膜)的信号,若牵拉导致视网膜裂孔,进而可能发展为视网膜脱落,需及时检查眼底,发现裂孔后及时激光封闭。

这些症状虽不如前几种情况 “紧急”,但也提示眼部结构出现异常,若忽视,可能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问题,影响视力。

5. 眼睛 “发红”,伴随分泌物增多、视力模糊
视力突然下降的同时,若眼睛明显发红(结膜充血)、有大量分泌物(如黄色脓性分泌物),可能是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感染性眼病。这类疾病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扩散,损伤角膜(黑眼球),导致角膜混浊,进而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能形成角膜瘢痕,永久性影响视觉质量。

尤其是角膜炎,进展较快,若为细菌性角膜炎,可能在 1-2 天内导致角膜溃疡,必须立即就医,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扩散。

三、出现 “突然看不清”,正确的 “应急处理” 要记牢
眼睛突然看不清时,很多人会慌乱,甚至做出错误的处理,加重眼部问题。正确的应急处理步骤,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减少视力损伤。

1. 立即停止用眼,避免眼部疲劳
出现视力突然下降后,首先要停止使用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电视),避免看书、写字等近距离用眼行为,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眼部疲劳,避免因过度用眼加重眼部问题。同时,保持头部平稳,避免剧烈运动、低头、弯腰等动作,尤其是怀疑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时,剧烈动作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2. 不要自行用药,避免掩盖病情
很多人会自行滴用 “消炎眼药水”“缓解疲劳眼药水”,试图改善视力,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不同眼部疾病的治疗药物完全不同,比如青光眼急性发作需要用降眼压药,而自行滴用消炎眼药水不仅无效,还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断;视网膜动脉堵塞需要紧急溶栓或扩血管治疗,自行用药可能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正确做法是:不自行使用任何眼药水,立即前往医院眼科就诊,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开具针对性药物。

3. 尽快就医,选择 “眼科急诊”
出现上述必须就医的情况时,应尽快前往有眼科急诊的医院就诊,不要等到第二天再去普通门诊。很多医院的眼科急诊 24 小时开放,能及时进行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基础检查,初步判断病因,并启动紧急治疗流程(如视网膜动脉堵塞的急诊溶栓、青光眼的紧急降眼压)。

就医途中,尽量避免颠簸,保持情绪平稳,不要过度紧张,紧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间接影响眼部病情(如加重眼底出血)。

四、日常做好这些事,减少 “突然看不清” 的风险
虽然有些眼部急症无法完全预防,但日常做好眼部护理,能减少视力突然下降的风险,保护眼睛健康。

1. 定期检查眼睛,尤其是 “高危人群”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常见原因,建议确诊糖尿病后每年进行 1 次眼底检查,血糖控制不佳者每半年检查 1 次;

·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可能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出血,建议每年进行 1 次眼底检查,监测血管情况;

· 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600 度):高度近视者视网膜较薄,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脱落,建议每 1-2 年进行 1 次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跳水);

·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的风险升高,建议 40 岁后每年进行 1 次眼科检查,50 岁后每半年检查 1 次。

2. 避免 “过度用眼”,注意用眼习惯
·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使用手机、电脑 30-40 分钟,休息 5-10 分钟,通过远眺、闭目养神等方式放松眼睛;

·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看书、看屏幕时,保持眼睛与物体 30-40 厘米的距离,避免躺着、趴着用眼;

· 注意光线环境:避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比如不要在阳光直射下看手机,不要在关灯后看电脑。

3. 关注全身健康,控制基础疾病
很多眼部疾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会影响眼部血管,导致眼底病变;颅内疾病可能影响视觉神经,导致视力下降。因此,日常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从根源上减少眼部急症的风险。

五、总结:眼睛突然看不清,“别等” 是关键
眼睛突然看不清,不是 “小事”,更不能 “等缓一缓”。那些伴随急剧视力下降、眼痛胀、黑影遮挡、重影变形的情况,很可能是眼部急症的信号,黄金治疗时间极短,延误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

了解必须立即就医的情况,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步骤,日常定期检查眼睛、做好用眼护理,才能及时发现眼部问题,守护好视力。记住,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才是对视力最负责的做法。

(史红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